首页 >p站小说 / 正文
一、智慧菌
蘑菇人是“智慧菌”的一种,也是和平悠哉的生物。它们像有手脚的蘑菇,没有眼睛,作为头顶的伞盖下有一个圆形的,类似嘴的器官。它们有简单的语言和文字,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文明大体处在人类所谓的部落时期。
大部分蘑菇都有对应的蘑菇人。至少在旧世界:格兰尼亚王国、乌尔帝国、庇护国(教皇国)、波留地诸侯、凡世妖精国、南精灵国、北地矮人诸国、孔陶尔流浪王朝等地,提到“蘑菇”这个词,常识中就默认包括“非智慧菌”和“智慧菌”两个指向。而在雨林王国苏什摩、南宇联邦和十二洲岛(盐筑国)蘑菇人与当地文明的接触古时便有记载。至于沙漠王国伊萨德、夜母国部落联合和穆鲁太阳帝国等国,时至今日仍官方层面地拒绝“智慧菌”和“非智慧菌”的区别,即不承认蘑菇人作为智慧种族的地位。
蘑菇人广泛分布于已知世界各地。尽管都以“蘑菇人”作为统称,但不同地区的智慧菌民族不仅外貌大相径庭,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也很不一样:居住在南宇联邦西南与夜母国交界千壑山脉深处的白毒伞人热衷于融入人类城镇,青褶伞人、毒蝇伞人则擅长学习人类语言,而同地区的松茸人、灵芝人等却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口蘑人的一些民族十分高大,蓝菇人通常只有半身人的高度。
蘑菇人并非由同名蘑菇变成。香菇人不是由香菇在某些条件下变成的,鸡油菌人同理。命名原理很简单:这些民族的蘑菇人模样像香菇或鸡油菌。
“虽说二者之间目前可证实并无明确关系,但某类蘑菇聚集的地方似发生过自然出现对应的蘑菇人个体的事件。可惜,事件虽多,并无直接目击者。即便实有其事,也只能认为原理尚不明确。”马斯贝鲁·胡依·伦,乌尔帝国观星塔学院,智慧种族社会学教授,这样说道。
二、真菌林
真菌林是蘑菇人的生存环境,有蘑菇人群落的地方就会有真菌林。蘑菇人几乎不会在真菌林外长期生活——并不是没有生存能力,只是倾向于留在真菌林里。蘑菇人会收集木材等养料,培育真菌林,使其处在足以维持社群生存的规模上;真菌林的地面覆盖着柔软的菌丝,各类巨型伞菌遮蔽天空,将过强的阳光削弱,漏下有益于真菌生长的光线,为蘑菇人提供了庇护所和舒适的生存环境。
成熟的真菌林规模不一,口蘑种的某些民族居住在覆盖数千甚至数十万亩的大型林地中,而竹荪种最大规模的林地也仅数十亩。规模并不是判断林地成长阶段的方式。一般而言,成熟林地的真正标志是拥有形态功能齐全的菌类:从高耸入云的“真菌树”到形态多种多样、生活方式千差万别的底层菌类。
虽然林地中的菌类形态、功能不尽相同,但整片真菌林其实是靠菌丝连接在一起的“一个”而非“多的组合”。其间各异的,看似不同物种的菌类,在某种意义上完全是同类,只是形态有异的不同“形类”而已。形类差异与同种生物中的个体差异本质相同,只是林地诸菌的差异表现要远大于常识中的个体差异,故容易被认作不同物种而已。实际上,甚至蘑菇人与真菌林里的其他真菌形态也没有本质区别。
不同民族的蘑菇人社群与其生活的真菌林存在着对应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香菇人生活的真菌林是由香菇风格的形态各异的菌类构成的,鸡油菌人的真菌林是鸡油菌风格,毒蝇伞人、竹荪人、鸡枞人等等都是如此。不同民族的蘑菇人的真菌林,形类构成千差万别。
森林以“菌网木”为节点扩张。菌网木是真菌林中最巨大的形类,它蔓生出规模广大的地表、地底菌丝系统,与林中各样形类彼此融合,是真菌林生态系最关键的形类。真菌林中绝大部分形类与菌网木都存在着寄生或共生的复杂关系。菌网木是整个林地的子实体,寿命极长,会周期性散发成熟孢子。其孢子与其他形类的不同,能够依照扎根处的环境和森林中不同形类的密度,长成各种不同的形类。其中绝大部分成为维系森林生态的底层菌类;部分成为形态各异的真菌树、真菌兽或灌木层的一员;极少部分则在地下生成菌囊,从中生出新的蘑菇人。成熟林地中的菌网木个体数量几乎不会变化,因此林地面积也十分稳定,只在出现自然死亡或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才会有新的菌网木生成。尽管其他形类也会通过孢子或分裂等方式增殖,但菌网木在维持生态系平衡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天,那位香菇人向导领着我来到一片洼地。推测是洼地,因地面全部被白色菌丝覆盖,原本的地形早已隐没。期间我看见了森林中许多其他‘植物’,虽然颜色姿态各异,但都带有香菇的某些特征。下午三时左右,我们走出峡谷……我以为是一座山,老天爷,但那是一棵比你能想象的最大的树还要大的香菇!也许和门城的生命木一样大?我不确定能不能说是‘一棵’,我看见树干上还长着着其他菌树和灌木。除最大的伞盖外,还有几片小些的长在较低处的树干上。可惜的是,疑似帕加鲁三世陵墓的建筑恰好位于这棵菌树下方,地上部分已被破坏殆尽。由于菌丝的阻碍,进入陵墓内部的尝试也没有成功。”海立·乔斯,格兰尼亚皇家学院考古学教授,冒险者协会银十字星冒险家,在笔记中如此记录。彼时他正在穆鲁太阳王国的雨林中组织探险活动。
在不同民族的林地里,菌网木的形态也不同。侧耳人林地中,菌网木是体积巨大的侧耳集合;在毒蝇伞人的林地中,菌网木则是伞盖广阔的高耸毒蝇伞。
三、生活方式
蘑菇人在真菌林中生活,组成较大的社群,用真菌树的茎干建造简单的建筑,或挖空真菌树改造为简陋的住所,经营悠闲的群居生活。
在菌类格外高大的成熟林地里,蘑菇人会在巨型菌树树干的表层或内部开凿楼梯。这些楼梯连通着森林的底层与上层,直通向顶部菌伞。不同高度都有真菌人的房屋,不同树干间则以绳索和吊桥相连。因此,蘑菇人聚落在空间形态上多为纵向。
每个聚落一般有两个用以聚会的广场:一个在伞盖顶,沐浴着阳光;另一个在森林最底层松软的菌丝地面上。伞盖顶的广场同时也会被开辟为种植区,种植需要光照的食用绿植。下层的则作为公共生活区,其上栽种有多样的发光蕈类。
蘑菇人没有性别,也没有社会分工,大社群是以同类关系的彼此帮扶为基础的、类似部落的生活组织。社群中的个体没有严格固定的居所。物资任意取用,任意增添,一般储存在低层的房屋内,少雨地区则堆放在伞盖顶或下层广场中央。物资多为食物,也有原料、工艺品或其他小东西。
尽管如此,蘑菇人也会自由组成更小的社群。小社群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会共同照顾年幼个体和衰老中的个体,也会以小社群为单位劳作和外出采集,照顾尚未出生的孢囊,或者寻找徘徊于林中的新生幼体并带回部落。
绿植是蘑菇人的主要食物。不仅仅是果子和绿叶,木头也会吃。蘑菇人几乎没有狩猎活动,会周期性组织人力走出森林,大量收集作为个体食物和森林养料的树枝、泥土、腐木及其他东西。除了蔬菜和粮食,也会在伞盖顶层和光线较好的林中空地上种植树木作为木料来源。蘑菇人似乎有某种令树木快速生长的办法。
蘑菇人很少有暴力行为,也许与其几乎完全素食腐生的生活有关?其身体较其他智慧种族而言更为脆弱,生存条件苛刻,因此即便面对咄咄逼人的侵害,还是会优先选择躲避。只有遇到伤害森林或自己的东西,且不得不动手的时候才会选择短暂地使用暴力。同民族蘑菇人之间没有暴力冲突,即便生存物资牵连,最终也会以各自退让的形式收场;异民族蘑菇人之间偶尔会有冲突,但剧烈程度极低。
“几乎只是两人相互推搡,被推倒的那个就沮丧地离开。如果我们或格兰尼亚人也能这样。当然,不可能……”乌尔帝国国家卫队第二军团旅队长,费迪南斯·冯·坦尼伯,如此说。费迪南斯是冷杉堡侯爵埃里希的三子,比起军旅生活更喜欢家乡的田园。冷杉堡是乌尔帝国南方城市,靠近乌尔与格兰尼亚交界艾贝尔风神山峡,以大片冷杉林著名。林中有两片历史悠久的小型真菌林,分别属于榛蘑人群落和鸡油菌人群落——它们长久以来与当地人进行贸易,也有离开真菌林,融入人类社会并长期在冷杉堡生活的。
蘑菇人没有宗教,但有近于原始宗教的某种“信念”。它们自己很难用语言清晰表达这种信念。庇护国白城神学院神学教授,传教士圣荷勒·贝洛姆,上世纪末曾在格兰尼亚大森林外层的大型蘑菇人群落中生活了两年时间,期间记录了对蘑菇人原始信仰的思考:
“我确信蘑菇人没有宗教,甚至没有类似宗教仪式的行为。它们确实是很难被神的光辉开化的顽石。不过,我发现它们之中似乎有可以勉强称为‘信仰’的东西存在。它们相信作为个体生命的自己是真菌林生命过程的一环,且模糊地认为死去的先祖汇入了更大的什么之中。但它们很难说清楚那是什么。这似乎表明,它们和我们一样,也相信灵魂的存在,尽管这种灵魂观念十分原始。可当我千方百计地向它们解释了类似‘灵魂’的概念之后,它们却断然否认个体死后仍有什么留存。我又问它们:‘既然如此,为何说先祖死后仍在什么东西里存在呢?’它们回答说:‘先祖在,但没有先祖’。也许是说个体意志在某种集合中的消泯?但我仍觉得没有那么简单。真是神奇的种族。”
四、关于“死亡”
圣荷洛姆的疑问在他去世五十年后似乎被部分地解答了,至少在生物层面。
蘑菇人作为个体的自然寿命较其他智慧种族短,且因民族不同相去甚远:最短的仅十五到二十年,最长的可达六十年左右。
但蘑菇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死亡。与其说“死亡”,不妨说是生命状态的转换。伴随着衰老的过程,蘑菇人会慢慢进入一种被称为“库里吉里”(悠哉悠哉)的状态。表现为对自身与他物的区分逐渐模糊,意识活动渐缓,动作变慢、协调性变差等。
慢慢地,衰老者的身体开始长高、膨胀,脚底生出菌丝,进一步限制了本就衰弱的活动能力;精神也应和着,性格变得更加随和,身边充满安逸气氛,不再想争取什么,也开始遗忘许多旧事。
“……就像他们的身体已无法再拢括其中逐渐失序的什么。从快速蔓生的菌丝、逐渐丧失的物我界限中,可以分明感到那种撑破躯壳,向外扩散的东西。”法尔·厄本·提克里耶,格兰尼亚魔法学校首席炼金术教授,十字路集会大贤者,曾这样说。
老去的它们逐渐退出日常生活,如影子般,悄悄活动在社群边缘,往往与活动能力同样较差的年幼个体组成某种亚社群。最终,在某个时间点,它们会失去全部意识并彻底停止活动,其身体就这样静止在那个时刻的位置上,成为一株巨型蘑菇。
个体“死去”的同时,由它变成的巨型蘑菇随即开始生长、蔓延、融合,最终长成某个形类的菌树,变为构成群落生存环境的真菌林的一部分,开始散布孢子。假以时日,新的‘树林’和新的年幼个体又会在孢子洒落的地方出现。
五、恶性林地与“环帝国”
绝大数情况下,真菌林成熟后,就会自然减缓生长和扩张速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规模。成熟林地的规模依民族不同而各自不同,但几乎不再向外扩张这点则是一定的。
然而,真菌林的蔓延有时也会转入一种只要条件满足就不会停止的快速扩张状态。这种情况在各文明历史中屈指可数,且原因不明。毫无节制膨胀的真菌林往往会侵蚀一整片地区,乃至吞没、毁灭其他文明的领地。林中真菌形类的尺寸、数量、多样性和复杂度也会爆炸性增长,甚至产生某些危险性很强的真菌生物。尤其是真菌植物,往往比正常林地的真菌植物高大数倍乃至数十倍。蘑菇人的数量也会增多,但尺寸一般不变。
恶性林地的结构大多呈现为“环”:过快的扩张与蔓延导致土壤养分极速消耗,靠近中心位置的真菌林缺少养分而死去,出现硬化和崩塌的状况。较大的恶性林地中心往往存在绵延千里的化石林地——由巨大的硬化菌柄和伞盖等构成的层次复杂且处在崩落过程中的地带。化石林地几乎是与世隔绝的无机地带,没有真菌生物,也没有其他生物能够在此生存。不过,似乎也有在化石林地确认到矿石生物新生群落的事件。
恶性林地若不受外力干涉,最终会膨胀为“环帝国”。“环帝国”是对规模可达数百万亩的,确认存在高威胁真菌生物且对周边环境产生了破坏性改造的恶性林地的称呼。
“环帝国”无论对哪种文明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灾难:真菌的无序扩张侵占大量空间,毁坏山林,吞没农地和城镇;掠食性真菌生物的增多让清理变得极其危险,没有冒险家或军队协助,普通人根本无法阻止林地蔓延;孢子铺天盖地,淹没房屋,污染水源,阻碍呼吸,作物枯萎,牲畜倒毙,智慧种族也只能依靠保护魔法或过滤面具靠近;无毒菌类的恶性林地尚可采取措施延缓扩张速度,减少人员伤亡,若是剧毒菌类,则只能放弃土地,迅速撤离。尽管“环帝国”极其危险,但生活其中的蘑菇人依然没有攻击性,与寻常林地无异。
“虽然不清楚恶性林地的生成原因,但目前已知的全部恶性林地,包括‘环帝国’在内,都出现在与其他文明互动频繁的地区;互动的性质则多对真菌林有所不利。至于恶性化是受到伤害刺激产生的‘癌变’,还是对针外界侵犯的保护性扩张,又或者是与我们的推测完全无关的原因的产物,仍不得而知。也可能是报复?蘑菇人似乎普遍具有这样的信念,即相信森林是有自身意志的存在。”玛乌依·玛依,格兰尼亚魔法学校邪恶生物学副教授,在蘑菇人社会行为研讨会上的发言。
“……‘环帝国’的出现,除了造成可怕的破坏外,似乎也会对周边文明产生诸多其他影响,甚至改变一地文明发展的形态。”十二月,波留地联盟联合大学文化学讲师,银钥匙家族离家者,如此说道。
附三个著名“环帝国”的故事:
一、伊萨德王国的“玛齐露海”
“玛齐露”是与松露同族的褐色菌类。作为萨赫那希罗沙漠地带少见的菌类美食,玛齐露在当地人心中具有些许神圣意味。
玛齐露海是位于萨赫那希罗沙漠地下洞窟群中的巨型休眠帝国,与整片纯净的地下水系融为一体。林地中心于五百二十公顷的浅层地下湖区形成真菌湿地。万年的流水在洞窟中侵蚀出宽广的空间,阳光自洞顶的若干空窗斜射进地下,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形态各异的玛齐露菌在湖边和洞壁间生长,散发着微弱的淡黄荧光。湖边有数个简易码头,拴着小船,堆着水桶和绳索。湖中心是一座没于水面下半米的八角石台——古代游牧民族修建的祭坛,如今也是伊萨德神官们的国家祭祀地之一。顺着阳光落下的空洞爬上去,只需斜向上二十米左右就可到达地面:一望无际的黄沙地狱在眼前铺展。
湿地中保存了许多沙漠化前的生物样本:四种无骨鱼类、三种两栖生物、十种甲壳类生物和十二种独特的水草。数个玛齐露人聚落分布在地下水网深处、远离中心湖泊的洞窟中。除当地的玛齐露节时会在大集市现身售卖玛齐露外,玛齐露人很少在地上世界现身。
写于第二纪元的游牧民族史诗中便有关于玛齐露海的记载,如此看来,其年龄该远超三千年。格兰尼亚魔法学校最新的研究已将这一时间推至两万年以前:通过测定玛齐露海中的玛尔那(魔力原质)残留,得到与艾贝尔山佩科·马苏洞窟样本年代近似的结果。在精灵人典籍中,艾贝尔山大洞窟早在第一纪便存在了。彼时,萨赫那希罗地区在精灵人《国记·雅诗》中还是水草丰美的乐园。
“纪”是精灵人纪年单位,一纪为一万年,如今是第三纪中期。对非长生种族而言只能作为史学概念使用。主要文明没有“纪”这一单位,多采用人类历法,以圣教救世主诞生为元年。
“玛齐露海很可能是沙漠形成之前的遗留物。玛齐露的菌丝对水源有超乎想象的保持作用。结合精灵人对第一纪时期萨赫那希罗的记载,可以假设,在远古时期逐渐严重的沙灾里,该地区的水源遭受了不可逆的毁灭,如今消失殆尽,只有玛齐露海保存了最后的水源。这次在玛齐露海中发现的古代生物群为这一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燕妮·冯·威尔豪斯,乌尔观星塔学院社会生物学学者,如此说道。
“萨赫那希罗沙漠中的古代水道几乎都指向玛齐露海。若没有玛齐露海,萨赫那希罗沙漠将会成为真正的死地,文明之火也无从燃起:如今伊萨德王国西北部地区直到顺风角、红藻湾一带的所有城市可能根本不存在。尽管冰融水和深层地下水开采技术已经让我们不再依靠玛齐露海,但对周边地区的村庄和游牧民聚落而言,时至今日,玛齐露海仍是关乎生存的圣泉。”法蒂玛·舍班,伊萨德国王大学文明史学者,如此说道。
玛齐露海在第二次圣教东征时期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破坏。
第二次圣教东征由教皇雷奥七世在1673年召集,距今(“阴晴旧日”系列主线时间点)103年。彼时,沙漠帝国伊萨德已失去对北陆人类世界的掌控能力:帝国的不败海军在塞洛斯港被人类舰队击败,战败恰逢蜥蜴人皇帝巴耶三世驾崩,七皇子内战开始,帝国进入漫长的空位期。远征的目标是收复庇护国东境圣荷兹海峡西岸(其北进入连通冻海的乌尔帝国西海,其南则进入连通北大陆与南大陆的三圣洋,其对面即伊萨德王国顺风角)的蜥蜴人占领区及海峡东岸的庇护国旧城印象堡,并对伊萨德帝国西部进行报复性袭扰。在教皇的号召下,半年内,目的不同的旧世界远征军,包括格兰尼亚王军、魔法界代表、各省联军、各领主联军,乌尔帝国军第十三军团、东境军第十六军团,及各式各样的冒险者、雇佣军、杂牌军和匪徒共十二万人,陆续聚集在了白城。
这些各怀鬼胎的人几乎将白城压垮。圣贝林特大街满是兜售小工艺品的森林人,匪徒以远征军的名义随意拿取居民财产,械斗成为常态,流氓在修道院闹事,失火时有发生,赌博活动更明目张胆地开展。人称“歪脸”的赫尔森男爵马丁·依鲁与人打赌偷走了教皇的演讲台;银舌骑士团团长西蒙斯与人决斗,心脏病发作一命呜呼;冒险者猎人打伤了圣林里的独角兽,谎称将其看作了梦魇马;双酬剑客们每天醉醺醺的,当街喧哗挑事……更严重的是,一些领主间发生了重大纠纷,本就有矛盾的派系也不在少数——乌尔军和格兰尼亚军甚至在白城郊外的风车原野发生了动用火炮的冲突。目睹此情此景,雷奥七世不得不仓促号召出动。原计十二万人的远征军实际出击人数仅十万。
松散的联军从一个城镇挨到另一个城镇,沿途吃拿卡要,且停且行。期间出于各种矛盾,不断有派系退出:战斗能力极强的乌尔正规军就是其中之一。三周后到达圣荷兹角时,总人数已减少到八万。收复蜥蜴人占领区的行动十分顺利。蜥蜴人基本放弃了西岸,没有留下守军,城市大体处在当地人类自治状态。远征军将这些自治城洗劫一空,归还庇护国。
新的问题是渡海。蜥蜴人东撤时带走了沿岸三城的所有船只,仅剩的船绝不足以将远征军尽数送往对岸,何况对岸海角上还有一座装备大炮的海峡要塞……按照当时的记录,塞洛斯自治港宣布以大船二十金币,高于市价五十倍的价格租给远征军。经过讨价还价后,最终交易达成。两周后,塞洛斯港的三支大型船队来到了圣荷兹角。
夺取印象堡的战斗比预计的容易许多。七王子争夺王位的内战正处在关键时期,帝国亲卫在内陆诸城疲于奔命,伊萨德新军大量内调,边境地带濒临荒废。实力孱弱的边境军群龙无首,俨然匪徒,地方领主遇见人类联军时大多选择丢下城池向内撤退。被丢下的城市衰败严重,居民稀少,食物和水的储备更少。联军很快陷入物资短缺的窘境。尽管连战连捷,但取得的实际结果少得可怜。此时他们已深入内陆,距离港口十分遥远。远征军不得已决定横跨荒野,夺取蜥蜴人内陆城泰佩尔以取得补给。
出发前往泰佩尔的第二周,远征军偏离方向,误入萨赫那希罗,彻底迷失在了沙漠中心。干渴和饥饿带来大量减员。队伍后不断落下星星点点的黑色,隐约组成一条线,不久就在沙中沉没——那是不断死去的士兵。虽然偶尔可以看见沙漠里的人类流浪民族,远远站在沙丘顶眺望,但哨兵接近时就会立刻逃走。
这里是连蜥蜴人也很难生存的名副其实的地狱。
“有水!”队伍边缘,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并无反应。这些天来,精神崩溃者、见到幻觉者、迷失于蜃景者,多得数不过来。一定又是个可怜的家伙,脑子出了问题吧?
“真的有水啊!”不知谁又喊了一声。“水啊!”又有几个人喊起来。骚动在丢盔弃甲的队伍中传开。“一条河,有河!”“是地底水道!”“得救了!”人群开始向某个方向移动。后排的人不明所以,也跟着跑起来。
人们登上高地。不远处的大沙丘附近,一条细小的水迹,比沙漠深许多的颜色,隐约存在,可完全渗没在沙中,无法取用。水迹发源地,沙丘脚下,似乎可以看见砖石结构。熟悉沙漠民族的人立刻就明白,那是沙漠中常见的地下水道,用以引流河水或冰雪水。
水道埋没于大沙丘中,出口远比他们想象的巨大,可供几辆马车同时进出。水道壁上,两组蓝色晶石轮盘兀自缓缓转动,将水提出通道,看形态大概是上个世纪的魔法机械。可惜,尽管运行良好,水道也只是稍微湿润,并无成规模的流水。不过,没有人命令,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顺着水道向里走,寻找地下河。
不知走了多久,空气越来越潮,湿润着干裂的嘴唇和火烫的喉咙。阴凉的气氛让皮肤久违地感到舒适。
前方似乎有光亮?
人群欢呼着,加速跑去。
一瞬间,鸦雀无声。震撼于眼前的神迹,人们停止了一切动作,如忽然被石化魔法袭击。他们睁大双眼,张大嘴巴……
“水啊!”终于,第一个人冲向了湖边。神圣的肃穆顷刻间破碎,所有人都发了狂,彼此拉扯着、冲撞着向前跑去。疯狂的声音在洞窟中回荡,俨然世界末日的鼻息。
有那么一瞬间,一切又回归安静。洞窟中回荡着水流下喉咙的细响。
但很快,混乱降临了。
一天时间,玛齐露海中心区几乎被破坏殆尽。世间罕有的大型玛齐露或被劫掠一空,或被涌动的军靴踩烂,或被发泄愤怒的武器砸毁。清澈的水面漂浮着垃圾和废料,码头泼上火油点燃。偶然抓到的蘑菇人被饥饿的士兵和骑士当场烤熟,留下燃尽的灰尘。嵌在祭坛中心的黄色八角宝石也被抢走——如今陈列于白城圣托马斯博物院……
“……是玛齐露海让他们进来的。如果玛齐露海不让谁进去,谁就永远不可能进去。玛齐露海看到了干渴和饥饿。玛齐露海对后来蜥蜴人的报复到疑惑,因为它不对那些人类的行为感到困扰。破损的可以再生,死去的没有真正死去。螃蟹也会啃食菌系。就像天空不在意云和飞鸟的区别,玛齐露海并不在意这些。”古伯古涅,伊萨德国王大学特别助教,在“历史——反思”研讨会上的发言。古伯古涅是玛齐露人,早年融入伊萨德社会,对蘑菇人社会学贡献颇深。
“尽管如此,蜥蜴人也要以蜥蜴人的方式去面对,就像玛齐露海也以它的方式去面对。终究,在世上做出的事,永远不仅是当事者自己的事。”法蒂玛·舍班,伊萨德国王大学文明史学者,如此说道。
现在,伊萨德王国已禁止非玛齐露人擅自在玛齐露海中采集菌类的活动。
二、南宇的“大红林”
如今,将蘑菇人作为食物的行为依然在暗处流行,但在多数国家已得到立法禁止。历史上,大部分人系种族(人类、精灵、矮人、半身人、兽耳人等)都有食用蘑菇人的记载。蘑菇人或许曾作为原始的人系种族的食物来源,随着文明的演进才逐渐被放弃。
南宇国也不例外。旧帝国中兴时期,滨海‘列南三省’民间食用蘑菇人的习俗被发掘,蘑菇人逐渐传入内陆富家。南来的“肉菌”,很快博得华族青睐,贵家高第,往往一掷千金。
“以高汤煨之,佐以嫩豆腐、玉兰片,腴美清脆……味之精致,口不能言也。”《溪南菌俎·汤略》
十年间,列南三省出现大量培育竹荪人、松茸人的小型人工林地,也产生了捕猎野生蘑菇人年节上贡的传统。
军朝廷成立后,“肉菌”成为豪门餐桌上的常客。地方省宴、会宴,朝廷国宴、年宴、节令宴,祭祖的天地宴等等,无论一百九十八道、一百零八道还是五十四道,都有“肉菌”菜。官僚与“华门”(推翻旧帝国的军朝高层后代家族)纷纷以炮制“肉菌”的翻新出奇为贵。甚至出现了生食蘑菇人孢囊的方法:
“幼子菌胞,二尺三寸为宜,唤作‘二尺童’。欠则呆白无味,过则微甜腻口。”《南宴新风·肉菌》
军朝廷五年年中,列南三省西部,一片毒蝇伞人林地突然出现了恶性化迹象。五天时间就吞没了周边的松茸、竹荪等林地,半月扩张万亩,一个月即淹没安谷河镇,成为覆盖四十万亩的“大红林”,且还在快速蔓延。幸而救援组织迅速,没有产生更大的灾害。
军朝廷六年三月,第一次围剿开始。十二日上午,配备净化面罩的官军共计一万人,在“官修”(朝廷修仙者)协助下,装备火油、火筒,开始有计划地切断“大红林”向外蔓延的菌丝路径,并消灭沿途的蘑菇人及真菌兽。二十日中午,安谷河镇残骸地面部分清理完毕,人畜遗体已作骸骨,水源皆污。二十日夜七时,“大红林”突然爆发性扩张,菌丝、菌兽海啸般涌出,瞬间淹没了清理人员三百余。当晚,主力部队后撤二十里。二十一日清晨,菌丝已收复大部分被清理区。第一次围剿宣告失败。
军朝廷七年二月二日,第二次围剿开始。共计出动官军九万,工程人员二万,官修数千,车辆马匹三千余。此次围剿分为清理和安置两个环节。“大红林”主体位于安谷山区,计划由官修提供空中支援,官军在林中以焚烧和爆破等方式清理山内关键位置,工程人员负责在关键位置安置符石机械,将安谷山主体升空成为新的“仙山”,以此阻止红林蔓延。
计划顺利实施。两座小山峰于十日相继升空。然而,在地字丙处施工时,一条长数百丈,宽数十丈的真菌龙突然自森林中心升起,吞下官修数人,摧毁工程组和官军营地,一路向东北方飞去。升空的同时,巨龙的身体即开始碎裂,沿途崩落大量菌丝和孢子。碎片落地后立刻生根,很快长成以簇生子实体为中心的、菌络密布的圆形新生林。团团块块,斑斑点点,城墙屋顶,大街小巷,水源地、农田区,都可以见到有毒的菌丛。较早落下的,半天即成一丈高的真菌树丛;较晚落下的,肉眼可见地以碎块为中心蔓延成白绒毛覆盖的菌落;一些地区还发现了快速生长中的菌网木亚成体和寄生在树木上、喷撒有毒气体的大型菌瘤。
下午三时,官修拦截失败,近乎破碎的真菌龙飞到列南三省昆岳省省会西箐城上空时,一头坠在城市中心。数十座高层建筑瞬间崩塌……五天后,朝廷组织市民大撤离,西箐城从此废弃。自西箐至安谷山区间的数百里,很快成为连接母林的狭长新生林带。
所幸,此次被称为“红林之乱”的事件后,“大红林”转而向西南扩张,出了南宇国,也许因为东北方靠近三省繁华区,森林等真菌喜好的地带较少。两年后,“大红林”吞没了“列南三省”西南山地(面积约占列南三省十五分之一)及南疆小国钦陂全境、杉贤东部,成为占地三百二十万亩的“环帝国”,从此进入休眠状态。林间充斥着剧毒形类和足以堵塞肺部的孢子雾,徘徊着大量巨型真菌生物,是名副其实的死地。
军朝廷一转方向,开始利用“大红林”为己谋利:渲染蘑菇人暴行,激起民族情绪并定期派遣官军象征性讨伐“大红林”。以此为基础宣扬朝廷武功,成为宣礼工作的重点。
“红林阁”是专管此事的朝廷机构,在各地礼庙设有分管组。“红林”官文人集团由此形成,包括拿钱办事的个体宣礼者,有朝廷编制的官方宣礼者在内,这个巨大的集团,以炮制宣扬武功和转嫁冲突的文字为主业;后顶层超越“大红林”主题,成为整个宣礼部最大的实权派,也是与“军务派”“官营团”“内务党”等并称的,军朝廷最大同利集团之一。朝廷也借机对历来是南宇动荡区的“列南三省”实施官兵管理。几年内,被扣上“妨碍军务”“破坏齐心”等罪名投入监狱的讨薪者、抗议者、失业者、闹事学生、进步文人和破产流民等不下万人。三省出现的贫困问题也顺理成章地归咎于红林的蔓延。
“彼时,‘大红林’确实造成了严重破坏,但说矛盾加剧等问题是红林造成的,缺乏依据。林地所在西南大山本就是地形复杂、人家稀少的野地,何况,那时的两年前,红林就没有继续扩张的迹象了。”南九铸,原红帽会三省分会组长,现联邦玉京大学堂魔法生物学教授,这样说道。
彼时,革命风声一天紧过一天。民间对“红林”文人的厌恶不断增强。文豪齐度在杂文《丧事喜办,兼论山珍“肉菌”入胃史》中讽刺其为“在棺材板上吃山珍的一群”。文章广为流传,官文人在南宇从此被扣上了“山珍派”的雅号。
革命开始后,红帽会“导师”在还澜阁艺文集上被问及对官文人的看法时,打趣说:“齐度先生还是给他们留足了面子,我看他们从小鬼到阎王,都是‘满嘴油光,一腔滑调’。”就这样,宣礼部文人又成了“油嘴派”“小鬼派”。经过传单、漫画和报刊的广泛宣扬,官文人的形象很快与“吃蘑菇小鬼”的漫画绑定。
革命军攻击旧贵族的武器即反对旧陋习。食用“肉菌”很快作为既不“仁道”又极腐糜的双重突破口,被革命团体大加挞伐。食用肉菌文化很快濒临解体,加上战乱连年,民生凋敝,吃“肉菌”的事不久就很少出现了。
时至今日,“大红林”并无苏醒迹象。联邦五年,蘑菇人作为联邦民族之一被联邦律法接纳。尽管民间反蘑菇人的情结依然严重,捕猎、食用“肉菌”的现象仍存在,但“红林之乱”的年代终究过去了。
联邦十年,针对大红林的调查证实森林中央已出现广大的化石区域。照此趋势发展,约七十年后,外圈环带就会断裂,分散为多块正常菌林。彼时,“大红林”就会彻底成为历史。
三、北地矮人诸国的“熔岩恶魔”
矮人是人系种族中唯一没有食用蘑菇人记载的种族。常年的地下生活和肉食为主的食谱让他们与地表的食用菌几乎无缘;矿物富集区的地底菌类又多半为荧光菌,无毒,但味道古怪,难以食用。
比起艾贝尔山脉几乎将北大陆切分为二的独一气势,位于乌尔帝国西北,北临冻海的北地山系俨然由众多山脉及支脉构成的曲折迷宫。迷宫中央,名为“撞角峰”的高山如船艏突破海面般,向东南直刺青天。周围涌动着的较低的山脉,恰如船队越过鲸波时横斜的船舷。然而,如此乱山之下,却掩藏着难以计数的地热能、富矿层和一个强盛的文明。
千年间,北地矮人诸国在群山中挖掘坑道、采集矿物,于地上地下构筑了宏伟的王国。这些王国由深入地底的坑道构成,连通着大如山峰的支撑结构、高不见顶的巨厅、幽深回环的矿洞、规模广大的熔炉和财宝如山的密室。其中一些厅室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千年之前,格兰尼亚王都刚刚建立的时代,还有许多在经年累月的破坏、侵蚀、战争和改建中被封闭,遗忘在辉煌的石壁之后。
矮人以矿业为生,绝大多数活动都在地下进行,大部分城市和工业地也是如此。北地山区海拔极高,湿寒多雾,不宜生活;少有的平坦地带常年覆盖着根系深广的黑绿色冷草,几乎无法耕作,只有曲折的谷地点缀有矮人诸国的地上部分:贸易城镇、大牧场及主要种植粮食和酿酒作物的农场。拜地热技术和荧光蘑菇所赐,大部分农业活动如今也可在地底进行。
名为“炎魔菇”的瘦长荧光菌,拥有几乎平坦的小型伞盖,在幽暗的地下生长,半透明的身体常年散发着熔岩般的橘色亮光。成熟的子实体约两人高,菌丝不会发光,深植岩层内部,靠着地热泉和丰富的矿物生存。
炎魔菇与其他荧光菌、矿石生物、元素生物及部分虫类相似,是常年与矮人共生的地热群系的生物之一。虽然比常见的莹白、幽蓝色发光菌远为稀有,但也只是四叶草的程度而已。千年的挖掘历史中,北地矮人发现的炎魔菇林地早已超过三位数。
炎魔菇林以靠近热源和水源的地下洞窟为空间展开,规模以洞窟为界,最大的也只有数百亩。炎魔菇人的群落大多人数稀少,从数十到几百不等。同炎魔菇一样,炎魔菇人也拥有半透明的橘色身体,并会发出荧光,智力似乎比常见的蘑菇人高一些。
炎魔菇人很早就融入了矮人文明,不少个体常年生活在矮人的地下城中,作为助手参与矮人的锻造、酿造和种植等工作,与矮人之外的其他智慧种族,如几类等足目虫人,也处于共存状态。总而言之,和其他的蘑菇人一样,是非常和平的民族。
“开始的时候,书房里长出一朵炎魔菇,我还高兴,想着以后能少点几盏灯了呢!”埃里克西恩,原苏尔维尔环城区首席金匠,如此说道。埃里克西恩现住乌尔北环城,做着冒险者协会北海分会道具仓库管理长的工作。
北地诸国中的苏尔维尔国,是古老的“银壁”王室统治的国家。苏尔维尔以丰富的白银矿和远超其他王国的地热源数量著名,是诸国中仅次于位在撞角峰之下的“长船”国的大国。王国的地下部分深达纯岩层,有四十二座巨型地底城市和三千多片大小矿区,地面则拥有诸国中面积最大的牧场和工匠城。
位于北地山脉外圈的地理优势,还使苏尔维尔成为与乌尔帝国开展贸易的绝佳地点。据说,“炎魔之灾”爆发前,苏尔维尔与乌尔边境之间曾存在数个单纯因贸易壮大的驿站市:珠宝、矿石、武器、酒水、牲畜、工艺品和机械以此为中转地,流水般输入乌尔,换取人类帝国的小麦、蔬果、奢侈品、魔法物品、各类书籍和一切最时新的东西。
五峰日,北地矮人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对苏尔维尔也不例外。年迈的国王“雷枪”·霍顿、宝钻贵族、深银战士、知名冒险家和盛装的市民会在节日第二天依传统齐聚王座厅举行盛大的宴会。那年的五峰日格外隆重,庆祝苏尔维尔国对地热层的挖掘进入新深度:假以时日,突飞猛进的矮人技术会让整个地热层彻底被开发。同时被庆祝的还有英雄斯坦林·凯的五十大寿,这位老战士一个月前独力讨伐了在银壁山顶肆虐的雪龙。
然而那年的五峰日也成为苏尔维尔的末日。宴会开始后不久,伴随着巨响,菌树撕裂了王座厅的墙壁。碎块如从天而降的大船,砸碎地面,直落入下层空间。从砸开的洞窟中,熔岩的亮光灼灼渗出。惊魂未定的人们这才发现,整个王座厅下竟是一个直径千米的大落穴。绚丽的橘色荧光圈圈环绕,闪闪烁烁,直通向不见底的深渊。那是规模不可计数的、垂直生长的炎魔菇林。
目盲的八足真菌兽,如生着蝠翼的六鳃蝾螈,周身光彩流溢,恍惚间会误以为是地底的熔岩河本身出现在眼前。它像鲸鱼撞破海面,一跃而出,缠在王座厅的巨柱上,无声地咆哮着。在它身后,另外两只与它同样的生物也爬上了洞边。
霍顿王在坍塌中受了重伤,倒地不起,很快连同王座一起被潮水般的炎魔菇爆发淹没。禁卫被真菌兽挡住,正要排开对龙族阵型时,三只真菌兽忽然跳远,随即张开大嘴,喷出孢子浆吞没了他们。但那不是孢子,而是真正的岩浆。张挂的旗帜冒出火苗,四壁的金属融化倾泻,转眼间,地面就成了流动的金湖。温度骤然上升,大厅红热难当,宛如锻铁熔金的高炉。未及搬出的器械浮在湖中,向大坑流去。古老的誓约长桌,曾见证矮人王国的崛起和壮大,熊熊燃烧着,从奔逃的人群身后漂过。
斯坦林·凯,手握战斧,凭符石隔绝热量,在渐熔的柱顶向三只菌魔呼喝。恶魔扑过来,撞倒巨柱,凯向墙壁跳去,一把握住挂旗,落在长桌中央,继续与之周旋。不远处的走廊里,成排的银石卫队正竭力推动两扇百米高的门扇。在他们背后,祭祀与魔法师支起寒冷的屏障,只等人们全部逃出就用符文封锁大厅。
人群蜂拥,南国的丝绸,北地的锦绣,华服如川如瀑,拖曳迤逦,金银珠宝,绀玉紫石,碌碌满地,反射着熔岩的光亮,映照着厅内的厮杀,熠熠如七月的星空。他们像溜出石缝的鱼群,从逐渐闭合的门间慌乱地涌出……重响回荡在幽深的地国里。红光在人们眼前收束,直到最后,斯坦林·凯也没有向大门跑来。他的身影消失在了白银大门彼侧。走廊一片漆黑。
“谁知道呢,谁知道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就这样了呢?为什么这种事偏偏落在苏尔维尔?我记得那天跑出来,满天都是雪。”“银盾”·弗拉明如此说道。弗拉明原是苏尔维尔银石卫队成员,现居乌尔帝国葛兰吉福尔,做着铁匠工作。葛兰吉福尔是乌尔帝国格兰尼亚人聚居地,魔法工艺十分发达。尽管灾难已过去三十多年,弗拉明还是不愿回忆。
人们哀嚎着冲出国门,跌坐在寒冷的冻土上。所幸,炎魔菇似乎并不适应天寒地冻的环境,在蔓延到上层区域时就停止了扩张,即便如此,还是几乎毁灭了整个王国。其他部族的援军很快赶到。半天后,再也没有人从国门跑出,符文师们这才合力筑起巨大的魔法阵,彻底封锁了苏尔维尔王国的大门。“炎魔之灾”真正结束。绝大多数苏尔维尔矮人分散到其他王国中,缅怀着逝者,开始新的生活。
但贵族、战士和祭祀们大多婉拒了同族的帮助。王室带领他们离开了北地山脉,向东南方乌尔边境行进,试图进入人类世界寻找复国的方法。与他们一同离开的还有大批忠诚的追随者。
“也许有一百万人,全是难民。绝对有一百万人,我敢发誓。当时已经立冬了,北地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比艾贝尔还厉害呢!那些矮人拿珠宝啊玉石啊之类的,一看就很贵重的小玩意,和当地人换口吃的 穿的,或者求个地方过夜避寒,还有些给人打工换东西。真是世事无常。”保罗·史密斯,乌尔帝国边境巡检官,回忆起当年的难民潮时这样说。
矮人幸存者们获准进入乌尔,挨过了最凄寒的第一个冬天。开春后,他们继续行进,慢慢分散成许多股。不少人在旅途中的某点就此定居,融入了人类社会,后来成为乌尔帝国常见的智慧种族。工匠、魔法师、经验丰富的战士和学者,带来人类前所未见的技术和知识。接下来的十年,人类与矮人文明碰撞出无数火花,著名的“保罗-霍莫飞行器”,世上第一架非振翼式飞行工具,就是其时代的产物。
“也许来到这里是祖先的指引吧,空想的设计都变成了现实。但我还是怀念苏尔维尔,怀念过去的节日,辉煌的工坊和地下城。”“蓝指”·霍莫,“保罗-霍莫飞行器”设计师,观星塔学院工程学终身教授,如此说道。灾难发生时,霍顿还是二十六岁的学徒,因为经常对机械做一些毫无用处的改动而被视为差等生。如今的他已年近六十,有自己的团队和车间。
包括王室成员在内,那些没有定居的矮人,抱着复国的理想,一边寻找清理炎魔菇的方法,一边向东南前进。虽然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们穿过了乌尔帝国的广大疆域,来到准名朱斯峰山脚——艾贝尔山东北方支脉,其中布满古代王国的遗迹。矮人们惊奇地发现,传说中笼罩此地的诅咒和大量繁殖的冻土魔物不知何时已不见踪影。也许是先祖引导下的奇迹?于是,他们改建了废弃的地宫和绵延的山壁,建立了新的矮人王国:流浪王朝孔陶尔。与北地诸国不同,准名朱斯山几乎没有矿层,地形也不复杂,山前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所以传统的矿业生活很快就被苏尔维尔遗民抛弃。建国至今三十年,孔陶尔王国已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几乎在地面生活的矮人文明,以优良的高原畜牧产品闻名于世。
“……苏尔维尔人本就喜爱牧场生活,喜爱与其他种族交流。命运让我们痛失家园,但也给了我们新生的机会。”“银壁”·苏鲁维·欧尔莫尔,孔陶尔王国现任国王,在北陆万国会上的发言。
蘑菇人是“智慧菌”的一种,也是和平悠哉的生物。它们像有手脚的蘑菇,没有眼睛,作为头顶的伞盖下有一个圆形的,类似嘴的器官。它们有简单的语言和文字,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文明大体处在人类所谓的部落时期。
大部分蘑菇都有对应的蘑菇人。至少在旧世界:格兰尼亚王国、乌尔帝国、庇护国(教皇国)、波留地诸侯、凡世妖精国、南精灵国、北地矮人诸国、孔陶尔流浪王朝等地,提到“蘑菇”这个词,常识中就默认包括“非智慧菌”和“智慧菌”两个指向。而在雨林王国苏什摩、南宇联邦和十二洲岛(盐筑国)蘑菇人与当地文明的接触古时便有记载。至于沙漠王国伊萨德、夜母国部落联合和穆鲁太阳帝国等国,时至今日仍官方层面地拒绝“智慧菌”和“非智慧菌”的区别,即不承认蘑菇人作为智慧种族的地位。
蘑菇人广泛分布于已知世界各地。尽管都以“蘑菇人”作为统称,但不同地区的智慧菌民族不仅外貌大相径庭,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也很不一样:居住在南宇联邦西南与夜母国交界千壑山脉深处的白毒伞人热衷于融入人类城镇,青褶伞人、毒蝇伞人则擅长学习人类语言,而同地区的松茸人、灵芝人等却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口蘑人的一些民族十分高大,蓝菇人通常只有半身人的高度。
蘑菇人并非由同名蘑菇变成。香菇人不是由香菇在某些条件下变成的,鸡油菌人同理。命名原理很简单:这些民族的蘑菇人模样像香菇或鸡油菌。
“虽说二者之间目前可证实并无明确关系,但某类蘑菇聚集的地方似发生过自然出现对应的蘑菇人个体的事件。可惜,事件虽多,并无直接目击者。即便实有其事,也只能认为原理尚不明确。”马斯贝鲁·胡依·伦,乌尔帝国观星塔学院,智慧种族社会学教授,这样说道。
二、真菌林
真菌林是蘑菇人的生存环境,有蘑菇人群落的地方就会有真菌林。蘑菇人几乎不会在真菌林外长期生活——并不是没有生存能力,只是倾向于留在真菌林里。蘑菇人会收集木材等养料,培育真菌林,使其处在足以维持社群生存的规模上;真菌林的地面覆盖着柔软的菌丝,各类巨型伞菌遮蔽天空,将过强的阳光削弱,漏下有益于真菌生长的光线,为蘑菇人提供了庇护所和舒适的生存环境。
成熟的真菌林规模不一,口蘑种的某些民族居住在覆盖数千甚至数十万亩的大型林地中,而竹荪种最大规模的林地也仅数十亩。规模并不是判断林地成长阶段的方式。一般而言,成熟林地的真正标志是拥有形态功能齐全的菌类:从高耸入云的“真菌树”到形态多种多样、生活方式千差万别的底层菌类。
虽然林地中的菌类形态、功能不尽相同,但整片真菌林其实是靠菌丝连接在一起的“一个”而非“多的组合”。其间各异的,看似不同物种的菌类,在某种意义上完全是同类,只是形态有异的不同“形类”而已。形类差异与同种生物中的个体差异本质相同,只是林地诸菌的差异表现要远大于常识中的个体差异,故容易被认作不同物种而已。实际上,甚至蘑菇人与真菌林里的其他真菌形态也没有本质区别。
不同民族的蘑菇人社群与其生活的真菌林存在着对应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香菇人生活的真菌林是由香菇风格的形态各异的菌类构成的,鸡油菌人的真菌林是鸡油菌风格,毒蝇伞人、竹荪人、鸡枞人等等都是如此。不同民族的蘑菇人的真菌林,形类构成千差万别。
森林以“菌网木”为节点扩张。菌网木是真菌林中最巨大的形类,它蔓生出规模广大的地表、地底菌丝系统,与林中各样形类彼此融合,是真菌林生态系最关键的形类。真菌林中绝大部分形类与菌网木都存在着寄生或共生的复杂关系。菌网木是整个林地的子实体,寿命极长,会周期性散发成熟孢子。其孢子与其他形类的不同,能够依照扎根处的环境和森林中不同形类的密度,长成各种不同的形类。其中绝大部分成为维系森林生态的底层菌类;部分成为形态各异的真菌树、真菌兽或灌木层的一员;极少部分则在地下生成菌囊,从中生出新的蘑菇人。成熟林地中的菌网木个体数量几乎不会变化,因此林地面积也十分稳定,只在出现自然死亡或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才会有新的菌网木生成。尽管其他形类也会通过孢子或分裂等方式增殖,但菌网木在维持生态系平衡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天,那位香菇人向导领着我来到一片洼地。推测是洼地,因地面全部被白色菌丝覆盖,原本的地形早已隐没。期间我看见了森林中许多其他‘植物’,虽然颜色姿态各异,但都带有香菇的某些特征。下午三时左右,我们走出峡谷……我以为是一座山,老天爷,但那是一棵比你能想象的最大的树还要大的香菇!也许和门城的生命木一样大?我不确定能不能说是‘一棵’,我看见树干上还长着着其他菌树和灌木。除最大的伞盖外,还有几片小些的长在较低处的树干上。可惜的是,疑似帕加鲁三世陵墓的建筑恰好位于这棵菌树下方,地上部分已被破坏殆尽。由于菌丝的阻碍,进入陵墓内部的尝试也没有成功。”海立·乔斯,格兰尼亚皇家学院考古学教授,冒险者协会银十字星冒险家,在笔记中如此记录。彼时他正在穆鲁太阳王国的雨林中组织探险活动。
在不同民族的林地里,菌网木的形态也不同。侧耳人林地中,菌网木是体积巨大的侧耳集合;在毒蝇伞人的林地中,菌网木则是伞盖广阔的高耸毒蝇伞。
三、生活方式
蘑菇人在真菌林中生活,组成较大的社群,用真菌树的茎干建造简单的建筑,或挖空真菌树改造为简陋的住所,经营悠闲的群居生活。
在菌类格外高大的成熟林地里,蘑菇人会在巨型菌树树干的表层或内部开凿楼梯。这些楼梯连通着森林的底层与上层,直通向顶部菌伞。不同高度都有真菌人的房屋,不同树干间则以绳索和吊桥相连。因此,蘑菇人聚落在空间形态上多为纵向。
每个聚落一般有两个用以聚会的广场:一个在伞盖顶,沐浴着阳光;另一个在森林最底层松软的菌丝地面上。伞盖顶的广场同时也会被开辟为种植区,种植需要光照的食用绿植。下层的则作为公共生活区,其上栽种有多样的发光蕈类。
蘑菇人没有性别,也没有社会分工,大社群是以同类关系的彼此帮扶为基础的、类似部落的生活组织。社群中的个体没有严格固定的居所。物资任意取用,任意增添,一般储存在低层的房屋内,少雨地区则堆放在伞盖顶或下层广场中央。物资多为食物,也有原料、工艺品或其他小东西。
尽管如此,蘑菇人也会自由组成更小的社群。小社群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会共同照顾年幼个体和衰老中的个体,也会以小社群为单位劳作和外出采集,照顾尚未出生的孢囊,或者寻找徘徊于林中的新生幼体并带回部落。
绿植是蘑菇人的主要食物。不仅仅是果子和绿叶,木头也会吃。蘑菇人几乎没有狩猎活动,会周期性组织人力走出森林,大量收集作为个体食物和森林养料的树枝、泥土、腐木及其他东西。除了蔬菜和粮食,也会在伞盖顶层和光线较好的林中空地上种植树木作为木料来源。蘑菇人似乎有某种令树木快速生长的办法。
蘑菇人很少有暴力行为,也许与其几乎完全素食腐生的生活有关?其身体较其他智慧种族而言更为脆弱,生存条件苛刻,因此即便面对咄咄逼人的侵害,还是会优先选择躲避。只有遇到伤害森林或自己的东西,且不得不动手的时候才会选择短暂地使用暴力。同民族蘑菇人之间没有暴力冲突,即便生存物资牵连,最终也会以各自退让的形式收场;异民族蘑菇人之间偶尔会有冲突,但剧烈程度极低。
“几乎只是两人相互推搡,被推倒的那个就沮丧地离开。如果我们或格兰尼亚人也能这样。当然,不可能……”乌尔帝国国家卫队第二军团旅队长,费迪南斯·冯·坦尼伯,如此说。费迪南斯是冷杉堡侯爵埃里希的三子,比起军旅生活更喜欢家乡的田园。冷杉堡是乌尔帝国南方城市,靠近乌尔与格兰尼亚交界艾贝尔风神山峡,以大片冷杉林著名。林中有两片历史悠久的小型真菌林,分别属于榛蘑人群落和鸡油菌人群落——它们长久以来与当地人进行贸易,也有离开真菌林,融入人类社会并长期在冷杉堡生活的。
蘑菇人没有宗教,但有近于原始宗教的某种“信念”。它们自己很难用语言清晰表达这种信念。庇护国白城神学院神学教授,传教士圣荷勒·贝洛姆,上世纪末曾在格兰尼亚大森林外层的大型蘑菇人群落中生活了两年时间,期间记录了对蘑菇人原始信仰的思考:
“我确信蘑菇人没有宗教,甚至没有类似宗教仪式的行为。它们确实是很难被神的光辉开化的顽石。不过,我发现它们之中似乎有可以勉强称为‘信仰’的东西存在。它们相信作为个体生命的自己是真菌林生命过程的一环,且模糊地认为死去的先祖汇入了更大的什么之中。但它们很难说清楚那是什么。这似乎表明,它们和我们一样,也相信灵魂的存在,尽管这种灵魂观念十分原始。可当我千方百计地向它们解释了类似‘灵魂’的概念之后,它们却断然否认个体死后仍有什么留存。我又问它们:‘既然如此,为何说先祖死后仍在什么东西里存在呢?’它们回答说:‘先祖在,但没有先祖’。也许是说个体意志在某种集合中的消泯?但我仍觉得没有那么简单。真是神奇的种族。”
四、关于“死亡”
圣荷洛姆的疑问在他去世五十年后似乎被部分地解答了,至少在生物层面。
蘑菇人作为个体的自然寿命较其他智慧种族短,且因民族不同相去甚远:最短的仅十五到二十年,最长的可达六十年左右。
但蘑菇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死亡。与其说“死亡”,不妨说是生命状态的转换。伴随着衰老的过程,蘑菇人会慢慢进入一种被称为“库里吉里”(悠哉悠哉)的状态。表现为对自身与他物的区分逐渐模糊,意识活动渐缓,动作变慢、协调性变差等。
慢慢地,衰老者的身体开始长高、膨胀,脚底生出菌丝,进一步限制了本就衰弱的活动能力;精神也应和着,性格变得更加随和,身边充满安逸气氛,不再想争取什么,也开始遗忘许多旧事。
“……就像他们的身体已无法再拢括其中逐渐失序的什么。从快速蔓生的菌丝、逐渐丧失的物我界限中,可以分明感到那种撑破躯壳,向外扩散的东西。”法尔·厄本·提克里耶,格兰尼亚魔法学校首席炼金术教授,十字路集会大贤者,曾这样说。
老去的它们逐渐退出日常生活,如影子般,悄悄活动在社群边缘,往往与活动能力同样较差的年幼个体组成某种亚社群。最终,在某个时间点,它们会失去全部意识并彻底停止活动,其身体就这样静止在那个时刻的位置上,成为一株巨型蘑菇。
个体“死去”的同时,由它变成的巨型蘑菇随即开始生长、蔓延、融合,最终长成某个形类的菌树,变为构成群落生存环境的真菌林的一部分,开始散布孢子。假以时日,新的‘树林’和新的年幼个体又会在孢子洒落的地方出现。
五、恶性林地与“环帝国”
绝大数情况下,真菌林成熟后,就会自然减缓生长和扩张速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规模。成熟林地的规模依民族不同而各自不同,但几乎不再向外扩张这点则是一定的。
然而,真菌林的蔓延有时也会转入一种只要条件满足就不会停止的快速扩张状态。这种情况在各文明历史中屈指可数,且原因不明。毫无节制膨胀的真菌林往往会侵蚀一整片地区,乃至吞没、毁灭其他文明的领地。林中真菌形类的尺寸、数量、多样性和复杂度也会爆炸性增长,甚至产生某些危险性很强的真菌生物。尤其是真菌植物,往往比正常林地的真菌植物高大数倍乃至数十倍。蘑菇人的数量也会增多,但尺寸一般不变。
恶性林地的结构大多呈现为“环”:过快的扩张与蔓延导致土壤养分极速消耗,靠近中心位置的真菌林缺少养分而死去,出现硬化和崩塌的状况。较大的恶性林地中心往往存在绵延千里的化石林地——由巨大的硬化菌柄和伞盖等构成的层次复杂且处在崩落过程中的地带。化石林地几乎是与世隔绝的无机地带,没有真菌生物,也没有其他生物能够在此生存。不过,似乎也有在化石林地确认到矿石生物新生群落的事件。
恶性林地若不受外力干涉,最终会膨胀为“环帝国”。“环帝国”是对规模可达数百万亩的,确认存在高威胁真菌生物且对周边环境产生了破坏性改造的恶性林地的称呼。
“环帝国”无论对哪种文明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灾难:真菌的无序扩张侵占大量空间,毁坏山林,吞没农地和城镇;掠食性真菌生物的增多让清理变得极其危险,没有冒险家或军队协助,普通人根本无法阻止林地蔓延;孢子铺天盖地,淹没房屋,污染水源,阻碍呼吸,作物枯萎,牲畜倒毙,智慧种族也只能依靠保护魔法或过滤面具靠近;无毒菌类的恶性林地尚可采取措施延缓扩张速度,减少人员伤亡,若是剧毒菌类,则只能放弃土地,迅速撤离。尽管“环帝国”极其危险,但生活其中的蘑菇人依然没有攻击性,与寻常林地无异。
“虽然不清楚恶性林地的生成原因,但目前已知的全部恶性林地,包括‘环帝国’在内,都出现在与其他文明互动频繁的地区;互动的性质则多对真菌林有所不利。至于恶性化是受到伤害刺激产生的‘癌变’,还是对针外界侵犯的保护性扩张,又或者是与我们的推测完全无关的原因的产物,仍不得而知。也可能是报复?蘑菇人似乎普遍具有这样的信念,即相信森林是有自身意志的存在。”玛乌依·玛依,格兰尼亚魔法学校邪恶生物学副教授,在蘑菇人社会行为研讨会上的发言。
“……‘环帝国’的出现,除了造成可怕的破坏外,似乎也会对周边文明产生诸多其他影响,甚至改变一地文明发展的形态。”十二月,波留地联盟联合大学文化学讲师,银钥匙家族离家者,如此说道。
附三个著名“环帝国”的故事:
一、伊萨德王国的“玛齐露海”
“玛齐露”是与松露同族的褐色菌类。作为萨赫那希罗沙漠地带少见的菌类美食,玛齐露在当地人心中具有些许神圣意味。
玛齐露海是位于萨赫那希罗沙漠地下洞窟群中的巨型休眠帝国,与整片纯净的地下水系融为一体。林地中心于五百二十公顷的浅层地下湖区形成真菌湿地。万年的流水在洞窟中侵蚀出宽广的空间,阳光自洞顶的若干空窗斜射进地下,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形态各异的玛齐露菌在湖边和洞壁间生长,散发着微弱的淡黄荧光。湖边有数个简易码头,拴着小船,堆着水桶和绳索。湖中心是一座没于水面下半米的八角石台——古代游牧民族修建的祭坛,如今也是伊萨德神官们的国家祭祀地之一。顺着阳光落下的空洞爬上去,只需斜向上二十米左右就可到达地面:一望无际的黄沙地狱在眼前铺展。
湿地中保存了许多沙漠化前的生物样本:四种无骨鱼类、三种两栖生物、十种甲壳类生物和十二种独特的水草。数个玛齐露人聚落分布在地下水网深处、远离中心湖泊的洞窟中。除当地的玛齐露节时会在大集市现身售卖玛齐露外,玛齐露人很少在地上世界现身。
写于第二纪元的游牧民族史诗中便有关于玛齐露海的记载,如此看来,其年龄该远超三千年。格兰尼亚魔法学校最新的研究已将这一时间推至两万年以前:通过测定玛齐露海中的玛尔那(魔力原质)残留,得到与艾贝尔山佩科·马苏洞窟样本年代近似的结果。在精灵人典籍中,艾贝尔山大洞窟早在第一纪便存在了。彼时,萨赫那希罗地区在精灵人《国记·雅诗》中还是水草丰美的乐园。
“纪”是精灵人纪年单位,一纪为一万年,如今是第三纪中期。对非长生种族而言只能作为史学概念使用。主要文明没有“纪”这一单位,多采用人类历法,以圣教救世主诞生为元年。
“玛齐露海很可能是沙漠形成之前的遗留物。玛齐露的菌丝对水源有超乎想象的保持作用。结合精灵人对第一纪时期萨赫那希罗的记载,可以假设,在远古时期逐渐严重的沙灾里,该地区的水源遭受了不可逆的毁灭,如今消失殆尽,只有玛齐露海保存了最后的水源。这次在玛齐露海中发现的古代生物群为这一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燕妮·冯·威尔豪斯,乌尔观星塔学院社会生物学学者,如此说道。
“萨赫那希罗沙漠中的古代水道几乎都指向玛齐露海。若没有玛齐露海,萨赫那希罗沙漠将会成为真正的死地,文明之火也无从燃起:如今伊萨德王国西北部地区直到顺风角、红藻湾一带的所有城市可能根本不存在。尽管冰融水和深层地下水开采技术已经让我们不再依靠玛齐露海,但对周边地区的村庄和游牧民聚落而言,时至今日,玛齐露海仍是关乎生存的圣泉。”法蒂玛·舍班,伊萨德国王大学文明史学者,如此说道。
玛齐露海在第二次圣教东征时期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破坏。
第二次圣教东征由教皇雷奥七世在1673年召集,距今(“阴晴旧日”系列主线时间点)103年。彼时,沙漠帝国伊萨德已失去对北陆人类世界的掌控能力:帝国的不败海军在塞洛斯港被人类舰队击败,战败恰逢蜥蜴人皇帝巴耶三世驾崩,七皇子内战开始,帝国进入漫长的空位期。远征的目标是收复庇护国东境圣荷兹海峡西岸(其北进入连通冻海的乌尔帝国西海,其南则进入连通北大陆与南大陆的三圣洋,其对面即伊萨德王国顺风角)的蜥蜴人占领区及海峡东岸的庇护国旧城印象堡,并对伊萨德帝国西部进行报复性袭扰。在教皇的号召下,半年内,目的不同的旧世界远征军,包括格兰尼亚王军、魔法界代表、各省联军、各领主联军,乌尔帝国军第十三军团、东境军第十六军团,及各式各样的冒险者、雇佣军、杂牌军和匪徒共十二万人,陆续聚集在了白城。
这些各怀鬼胎的人几乎将白城压垮。圣贝林特大街满是兜售小工艺品的森林人,匪徒以远征军的名义随意拿取居民财产,械斗成为常态,流氓在修道院闹事,失火时有发生,赌博活动更明目张胆地开展。人称“歪脸”的赫尔森男爵马丁·依鲁与人打赌偷走了教皇的演讲台;银舌骑士团团长西蒙斯与人决斗,心脏病发作一命呜呼;冒险者猎人打伤了圣林里的独角兽,谎称将其看作了梦魇马;双酬剑客们每天醉醺醺的,当街喧哗挑事……更严重的是,一些领主间发生了重大纠纷,本就有矛盾的派系也不在少数——乌尔军和格兰尼亚军甚至在白城郊外的风车原野发生了动用火炮的冲突。目睹此情此景,雷奥七世不得不仓促号召出动。原计十二万人的远征军实际出击人数仅十万。
松散的联军从一个城镇挨到另一个城镇,沿途吃拿卡要,且停且行。期间出于各种矛盾,不断有派系退出:战斗能力极强的乌尔正规军就是其中之一。三周后到达圣荷兹角时,总人数已减少到八万。收复蜥蜴人占领区的行动十分顺利。蜥蜴人基本放弃了西岸,没有留下守军,城市大体处在当地人类自治状态。远征军将这些自治城洗劫一空,归还庇护国。
新的问题是渡海。蜥蜴人东撤时带走了沿岸三城的所有船只,仅剩的船绝不足以将远征军尽数送往对岸,何况对岸海角上还有一座装备大炮的海峡要塞……按照当时的记录,塞洛斯自治港宣布以大船二十金币,高于市价五十倍的价格租给远征军。经过讨价还价后,最终交易达成。两周后,塞洛斯港的三支大型船队来到了圣荷兹角。
夺取印象堡的战斗比预计的容易许多。七王子争夺王位的内战正处在关键时期,帝国亲卫在内陆诸城疲于奔命,伊萨德新军大量内调,边境地带濒临荒废。实力孱弱的边境军群龙无首,俨然匪徒,地方领主遇见人类联军时大多选择丢下城池向内撤退。被丢下的城市衰败严重,居民稀少,食物和水的储备更少。联军很快陷入物资短缺的窘境。尽管连战连捷,但取得的实际结果少得可怜。此时他们已深入内陆,距离港口十分遥远。远征军不得已决定横跨荒野,夺取蜥蜴人内陆城泰佩尔以取得补给。
出发前往泰佩尔的第二周,远征军偏离方向,误入萨赫那希罗,彻底迷失在了沙漠中心。干渴和饥饿带来大量减员。队伍后不断落下星星点点的黑色,隐约组成一条线,不久就在沙中沉没——那是不断死去的士兵。虽然偶尔可以看见沙漠里的人类流浪民族,远远站在沙丘顶眺望,但哨兵接近时就会立刻逃走。
这里是连蜥蜴人也很难生存的名副其实的地狱。
“有水!”队伍边缘,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并无反应。这些天来,精神崩溃者、见到幻觉者、迷失于蜃景者,多得数不过来。一定又是个可怜的家伙,脑子出了问题吧?
“真的有水啊!”不知谁又喊了一声。“水啊!”又有几个人喊起来。骚动在丢盔弃甲的队伍中传开。“一条河,有河!”“是地底水道!”“得救了!”人群开始向某个方向移动。后排的人不明所以,也跟着跑起来。
人们登上高地。不远处的大沙丘附近,一条细小的水迹,比沙漠深许多的颜色,隐约存在,可完全渗没在沙中,无法取用。水迹发源地,沙丘脚下,似乎可以看见砖石结构。熟悉沙漠民族的人立刻就明白,那是沙漠中常见的地下水道,用以引流河水或冰雪水。
水道埋没于大沙丘中,出口远比他们想象的巨大,可供几辆马车同时进出。水道壁上,两组蓝色晶石轮盘兀自缓缓转动,将水提出通道,看形态大概是上个世纪的魔法机械。可惜,尽管运行良好,水道也只是稍微湿润,并无成规模的流水。不过,没有人命令,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顺着水道向里走,寻找地下河。
不知走了多久,空气越来越潮,湿润着干裂的嘴唇和火烫的喉咙。阴凉的气氛让皮肤久违地感到舒适。
前方似乎有光亮?
人群欢呼着,加速跑去。
一瞬间,鸦雀无声。震撼于眼前的神迹,人们停止了一切动作,如忽然被石化魔法袭击。他们睁大双眼,张大嘴巴……
“水啊!”终于,第一个人冲向了湖边。神圣的肃穆顷刻间破碎,所有人都发了狂,彼此拉扯着、冲撞着向前跑去。疯狂的声音在洞窟中回荡,俨然世界末日的鼻息。
有那么一瞬间,一切又回归安静。洞窟中回荡着水流下喉咙的细响。
但很快,混乱降临了。
一天时间,玛齐露海中心区几乎被破坏殆尽。世间罕有的大型玛齐露或被劫掠一空,或被涌动的军靴踩烂,或被发泄愤怒的武器砸毁。清澈的水面漂浮着垃圾和废料,码头泼上火油点燃。偶然抓到的蘑菇人被饥饿的士兵和骑士当场烤熟,留下燃尽的灰尘。嵌在祭坛中心的黄色八角宝石也被抢走——如今陈列于白城圣托马斯博物院……
“……是玛齐露海让他们进来的。如果玛齐露海不让谁进去,谁就永远不可能进去。玛齐露海看到了干渴和饥饿。玛齐露海对后来蜥蜴人的报复到疑惑,因为它不对那些人类的行为感到困扰。破损的可以再生,死去的没有真正死去。螃蟹也会啃食菌系。就像天空不在意云和飞鸟的区别,玛齐露海并不在意这些。”古伯古涅,伊萨德国王大学特别助教,在“历史——反思”研讨会上的发言。古伯古涅是玛齐露人,早年融入伊萨德社会,对蘑菇人社会学贡献颇深。
“尽管如此,蜥蜴人也要以蜥蜴人的方式去面对,就像玛齐露海也以它的方式去面对。终究,在世上做出的事,永远不仅是当事者自己的事。”法蒂玛·舍班,伊萨德国王大学文明史学者,如此说道。
现在,伊萨德王国已禁止非玛齐露人擅自在玛齐露海中采集菌类的活动。
二、南宇的“大红林”
如今,将蘑菇人作为食物的行为依然在暗处流行,但在多数国家已得到立法禁止。历史上,大部分人系种族(人类、精灵、矮人、半身人、兽耳人等)都有食用蘑菇人的记载。蘑菇人或许曾作为原始的人系种族的食物来源,随着文明的演进才逐渐被放弃。
南宇国也不例外。旧帝国中兴时期,滨海‘列南三省’民间食用蘑菇人的习俗被发掘,蘑菇人逐渐传入内陆富家。南来的“肉菌”,很快博得华族青睐,贵家高第,往往一掷千金。
“以高汤煨之,佐以嫩豆腐、玉兰片,腴美清脆……味之精致,口不能言也。”《溪南菌俎·汤略》
十年间,列南三省出现大量培育竹荪人、松茸人的小型人工林地,也产生了捕猎野生蘑菇人年节上贡的传统。
军朝廷成立后,“肉菌”成为豪门餐桌上的常客。地方省宴、会宴,朝廷国宴、年宴、节令宴,祭祖的天地宴等等,无论一百九十八道、一百零八道还是五十四道,都有“肉菌”菜。官僚与“华门”(推翻旧帝国的军朝高层后代家族)纷纷以炮制“肉菌”的翻新出奇为贵。甚至出现了生食蘑菇人孢囊的方法:
“幼子菌胞,二尺三寸为宜,唤作‘二尺童’。欠则呆白无味,过则微甜腻口。”《南宴新风·肉菌》
军朝廷五年年中,列南三省西部,一片毒蝇伞人林地突然出现了恶性化迹象。五天时间就吞没了周边的松茸、竹荪等林地,半月扩张万亩,一个月即淹没安谷河镇,成为覆盖四十万亩的“大红林”,且还在快速蔓延。幸而救援组织迅速,没有产生更大的灾害。
军朝廷六年三月,第一次围剿开始。十二日上午,配备净化面罩的官军共计一万人,在“官修”(朝廷修仙者)协助下,装备火油、火筒,开始有计划地切断“大红林”向外蔓延的菌丝路径,并消灭沿途的蘑菇人及真菌兽。二十日中午,安谷河镇残骸地面部分清理完毕,人畜遗体已作骸骨,水源皆污。二十日夜七时,“大红林”突然爆发性扩张,菌丝、菌兽海啸般涌出,瞬间淹没了清理人员三百余。当晚,主力部队后撤二十里。二十一日清晨,菌丝已收复大部分被清理区。第一次围剿宣告失败。
军朝廷七年二月二日,第二次围剿开始。共计出动官军九万,工程人员二万,官修数千,车辆马匹三千余。此次围剿分为清理和安置两个环节。“大红林”主体位于安谷山区,计划由官修提供空中支援,官军在林中以焚烧和爆破等方式清理山内关键位置,工程人员负责在关键位置安置符石机械,将安谷山主体升空成为新的“仙山”,以此阻止红林蔓延。
计划顺利实施。两座小山峰于十日相继升空。然而,在地字丙处施工时,一条长数百丈,宽数十丈的真菌龙突然自森林中心升起,吞下官修数人,摧毁工程组和官军营地,一路向东北方飞去。升空的同时,巨龙的身体即开始碎裂,沿途崩落大量菌丝和孢子。碎片落地后立刻生根,很快长成以簇生子实体为中心的、菌络密布的圆形新生林。团团块块,斑斑点点,城墙屋顶,大街小巷,水源地、农田区,都可以见到有毒的菌丛。较早落下的,半天即成一丈高的真菌树丛;较晚落下的,肉眼可见地以碎块为中心蔓延成白绒毛覆盖的菌落;一些地区还发现了快速生长中的菌网木亚成体和寄生在树木上、喷撒有毒气体的大型菌瘤。
下午三时,官修拦截失败,近乎破碎的真菌龙飞到列南三省昆岳省省会西箐城上空时,一头坠在城市中心。数十座高层建筑瞬间崩塌……五天后,朝廷组织市民大撤离,西箐城从此废弃。自西箐至安谷山区间的数百里,很快成为连接母林的狭长新生林带。
所幸,此次被称为“红林之乱”的事件后,“大红林”转而向西南扩张,出了南宇国,也许因为东北方靠近三省繁华区,森林等真菌喜好的地带较少。两年后,“大红林”吞没了“列南三省”西南山地(面积约占列南三省十五分之一)及南疆小国钦陂全境、杉贤东部,成为占地三百二十万亩的“环帝国”,从此进入休眠状态。林间充斥着剧毒形类和足以堵塞肺部的孢子雾,徘徊着大量巨型真菌生物,是名副其实的死地。
军朝廷一转方向,开始利用“大红林”为己谋利:渲染蘑菇人暴行,激起民族情绪并定期派遣官军象征性讨伐“大红林”。以此为基础宣扬朝廷武功,成为宣礼工作的重点。
“红林阁”是专管此事的朝廷机构,在各地礼庙设有分管组。“红林”官文人集团由此形成,包括拿钱办事的个体宣礼者,有朝廷编制的官方宣礼者在内,这个巨大的集团,以炮制宣扬武功和转嫁冲突的文字为主业;后顶层超越“大红林”主题,成为整个宣礼部最大的实权派,也是与“军务派”“官营团”“内务党”等并称的,军朝廷最大同利集团之一。朝廷也借机对历来是南宇动荡区的“列南三省”实施官兵管理。几年内,被扣上“妨碍军务”“破坏齐心”等罪名投入监狱的讨薪者、抗议者、失业者、闹事学生、进步文人和破产流民等不下万人。三省出现的贫困问题也顺理成章地归咎于红林的蔓延。
“彼时,‘大红林’确实造成了严重破坏,但说矛盾加剧等问题是红林造成的,缺乏依据。林地所在西南大山本就是地形复杂、人家稀少的野地,何况,那时的两年前,红林就没有继续扩张的迹象了。”南九铸,原红帽会三省分会组长,现联邦玉京大学堂魔法生物学教授,这样说道。
彼时,革命风声一天紧过一天。民间对“红林”文人的厌恶不断增强。文豪齐度在杂文《丧事喜办,兼论山珍“肉菌”入胃史》中讽刺其为“在棺材板上吃山珍的一群”。文章广为流传,官文人在南宇从此被扣上了“山珍派”的雅号。
革命开始后,红帽会“导师”在还澜阁艺文集上被问及对官文人的看法时,打趣说:“齐度先生还是给他们留足了面子,我看他们从小鬼到阎王,都是‘满嘴油光,一腔滑调’。”就这样,宣礼部文人又成了“油嘴派”“小鬼派”。经过传单、漫画和报刊的广泛宣扬,官文人的形象很快与“吃蘑菇小鬼”的漫画绑定。
革命军攻击旧贵族的武器即反对旧陋习。食用“肉菌”很快作为既不“仁道”又极腐糜的双重突破口,被革命团体大加挞伐。食用肉菌文化很快濒临解体,加上战乱连年,民生凋敝,吃“肉菌”的事不久就很少出现了。
时至今日,“大红林”并无苏醒迹象。联邦五年,蘑菇人作为联邦民族之一被联邦律法接纳。尽管民间反蘑菇人的情结依然严重,捕猎、食用“肉菌”的现象仍存在,但“红林之乱”的年代终究过去了。
联邦十年,针对大红林的调查证实森林中央已出现广大的化石区域。照此趋势发展,约七十年后,外圈环带就会断裂,分散为多块正常菌林。彼时,“大红林”就会彻底成为历史。
三、北地矮人诸国的“熔岩恶魔”
矮人是人系种族中唯一没有食用蘑菇人记载的种族。常年的地下生活和肉食为主的食谱让他们与地表的食用菌几乎无缘;矿物富集区的地底菌类又多半为荧光菌,无毒,但味道古怪,难以食用。
比起艾贝尔山脉几乎将北大陆切分为二的独一气势,位于乌尔帝国西北,北临冻海的北地山系俨然由众多山脉及支脉构成的曲折迷宫。迷宫中央,名为“撞角峰”的高山如船艏突破海面般,向东南直刺青天。周围涌动着的较低的山脉,恰如船队越过鲸波时横斜的船舷。然而,如此乱山之下,却掩藏着难以计数的地热能、富矿层和一个强盛的文明。
千年间,北地矮人诸国在群山中挖掘坑道、采集矿物,于地上地下构筑了宏伟的王国。这些王国由深入地底的坑道构成,连通着大如山峰的支撑结构、高不见顶的巨厅、幽深回环的矿洞、规模广大的熔炉和财宝如山的密室。其中一些厅室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千年之前,格兰尼亚王都刚刚建立的时代,还有许多在经年累月的破坏、侵蚀、战争和改建中被封闭,遗忘在辉煌的石壁之后。
矮人以矿业为生,绝大多数活动都在地下进行,大部分城市和工业地也是如此。北地山区海拔极高,湿寒多雾,不宜生活;少有的平坦地带常年覆盖着根系深广的黑绿色冷草,几乎无法耕作,只有曲折的谷地点缀有矮人诸国的地上部分:贸易城镇、大牧场及主要种植粮食和酿酒作物的农场。拜地热技术和荧光蘑菇所赐,大部分农业活动如今也可在地底进行。
名为“炎魔菇”的瘦长荧光菌,拥有几乎平坦的小型伞盖,在幽暗的地下生长,半透明的身体常年散发着熔岩般的橘色亮光。成熟的子实体约两人高,菌丝不会发光,深植岩层内部,靠着地热泉和丰富的矿物生存。
炎魔菇与其他荧光菌、矿石生物、元素生物及部分虫类相似,是常年与矮人共生的地热群系的生物之一。虽然比常见的莹白、幽蓝色发光菌远为稀有,但也只是四叶草的程度而已。千年的挖掘历史中,北地矮人发现的炎魔菇林地早已超过三位数。
炎魔菇林以靠近热源和水源的地下洞窟为空间展开,规模以洞窟为界,最大的也只有数百亩。炎魔菇人的群落大多人数稀少,从数十到几百不等。同炎魔菇一样,炎魔菇人也拥有半透明的橘色身体,并会发出荧光,智力似乎比常见的蘑菇人高一些。
炎魔菇人很早就融入了矮人文明,不少个体常年生活在矮人的地下城中,作为助手参与矮人的锻造、酿造和种植等工作,与矮人之外的其他智慧种族,如几类等足目虫人,也处于共存状态。总而言之,和其他的蘑菇人一样,是非常和平的民族。
“开始的时候,书房里长出一朵炎魔菇,我还高兴,想着以后能少点几盏灯了呢!”埃里克西恩,原苏尔维尔环城区首席金匠,如此说道。埃里克西恩现住乌尔北环城,做着冒险者协会北海分会道具仓库管理长的工作。
北地诸国中的苏尔维尔国,是古老的“银壁”王室统治的国家。苏尔维尔以丰富的白银矿和远超其他王国的地热源数量著名,是诸国中仅次于位在撞角峰之下的“长船”国的大国。王国的地下部分深达纯岩层,有四十二座巨型地底城市和三千多片大小矿区,地面则拥有诸国中面积最大的牧场和工匠城。
位于北地山脉外圈的地理优势,还使苏尔维尔成为与乌尔帝国开展贸易的绝佳地点。据说,“炎魔之灾”爆发前,苏尔维尔与乌尔边境之间曾存在数个单纯因贸易壮大的驿站市:珠宝、矿石、武器、酒水、牲畜、工艺品和机械以此为中转地,流水般输入乌尔,换取人类帝国的小麦、蔬果、奢侈品、魔法物品、各类书籍和一切最时新的东西。
五峰日,北地矮人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对苏尔维尔也不例外。年迈的国王“雷枪”·霍顿、宝钻贵族、深银战士、知名冒险家和盛装的市民会在节日第二天依传统齐聚王座厅举行盛大的宴会。那年的五峰日格外隆重,庆祝苏尔维尔国对地热层的挖掘进入新深度:假以时日,突飞猛进的矮人技术会让整个地热层彻底被开发。同时被庆祝的还有英雄斯坦林·凯的五十大寿,这位老战士一个月前独力讨伐了在银壁山顶肆虐的雪龙。
然而那年的五峰日也成为苏尔维尔的末日。宴会开始后不久,伴随着巨响,菌树撕裂了王座厅的墙壁。碎块如从天而降的大船,砸碎地面,直落入下层空间。从砸开的洞窟中,熔岩的亮光灼灼渗出。惊魂未定的人们这才发现,整个王座厅下竟是一个直径千米的大落穴。绚丽的橘色荧光圈圈环绕,闪闪烁烁,直通向不见底的深渊。那是规模不可计数的、垂直生长的炎魔菇林。
目盲的八足真菌兽,如生着蝠翼的六鳃蝾螈,周身光彩流溢,恍惚间会误以为是地底的熔岩河本身出现在眼前。它像鲸鱼撞破海面,一跃而出,缠在王座厅的巨柱上,无声地咆哮着。在它身后,另外两只与它同样的生物也爬上了洞边。
霍顿王在坍塌中受了重伤,倒地不起,很快连同王座一起被潮水般的炎魔菇爆发淹没。禁卫被真菌兽挡住,正要排开对龙族阵型时,三只真菌兽忽然跳远,随即张开大嘴,喷出孢子浆吞没了他们。但那不是孢子,而是真正的岩浆。张挂的旗帜冒出火苗,四壁的金属融化倾泻,转眼间,地面就成了流动的金湖。温度骤然上升,大厅红热难当,宛如锻铁熔金的高炉。未及搬出的器械浮在湖中,向大坑流去。古老的誓约长桌,曾见证矮人王国的崛起和壮大,熊熊燃烧着,从奔逃的人群身后漂过。
斯坦林·凯,手握战斧,凭符石隔绝热量,在渐熔的柱顶向三只菌魔呼喝。恶魔扑过来,撞倒巨柱,凯向墙壁跳去,一把握住挂旗,落在长桌中央,继续与之周旋。不远处的走廊里,成排的银石卫队正竭力推动两扇百米高的门扇。在他们背后,祭祀与魔法师支起寒冷的屏障,只等人们全部逃出就用符文封锁大厅。
人群蜂拥,南国的丝绸,北地的锦绣,华服如川如瀑,拖曳迤逦,金银珠宝,绀玉紫石,碌碌满地,反射着熔岩的光亮,映照着厅内的厮杀,熠熠如七月的星空。他们像溜出石缝的鱼群,从逐渐闭合的门间慌乱地涌出……重响回荡在幽深的地国里。红光在人们眼前收束,直到最后,斯坦林·凯也没有向大门跑来。他的身影消失在了白银大门彼侧。走廊一片漆黑。
“谁知道呢,谁知道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就这样了呢?为什么这种事偏偏落在苏尔维尔?我记得那天跑出来,满天都是雪。”“银盾”·弗拉明如此说道。弗拉明原是苏尔维尔银石卫队成员,现居乌尔帝国葛兰吉福尔,做着铁匠工作。葛兰吉福尔是乌尔帝国格兰尼亚人聚居地,魔法工艺十分发达。尽管灾难已过去三十多年,弗拉明还是不愿回忆。
人们哀嚎着冲出国门,跌坐在寒冷的冻土上。所幸,炎魔菇似乎并不适应天寒地冻的环境,在蔓延到上层区域时就停止了扩张,即便如此,还是几乎毁灭了整个王国。其他部族的援军很快赶到。半天后,再也没有人从国门跑出,符文师们这才合力筑起巨大的魔法阵,彻底封锁了苏尔维尔王国的大门。“炎魔之灾”真正结束。绝大多数苏尔维尔矮人分散到其他王国中,缅怀着逝者,开始新的生活。
但贵族、战士和祭祀们大多婉拒了同族的帮助。王室带领他们离开了北地山脉,向东南方乌尔边境行进,试图进入人类世界寻找复国的方法。与他们一同离开的还有大批忠诚的追随者。
“也许有一百万人,全是难民。绝对有一百万人,我敢发誓。当时已经立冬了,北地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比艾贝尔还厉害呢!那些矮人拿珠宝啊玉石啊之类的,一看就很贵重的小玩意,和当地人换口吃的 穿的,或者求个地方过夜避寒,还有些给人打工换东西。真是世事无常。”保罗·史密斯,乌尔帝国边境巡检官,回忆起当年的难民潮时这样说。
矮人幸存者们获准进入乌尔,挨过了最凄寒的第一个冬天。开春后,他们继续行进,慢慢分散成许多股。不少人在旅途中的某点就此定居,融入了人类社会,后来成为乌尔帝国常见的智慧种族。工匠、魔法师、经验丰富的战士和学者,带来人类前所未见的技术和知识。接下来的十年,人类与矮人文明碰撞出无数火花,著名的“保罗-霍莫飞行器”,世上第一架非振翼式飞行工具,就是其时代的产物。
“也许来到这里是祖先的指引吧,空想的设计都变成了现实。但我还是怀念苏尔维尔,怀念过去的节日,辉煌的工坊和地下城。”“蓝指”·霍莫,“保罗-霍莫飞行器”设计师,观星塔学院工程学终身教授,如此说道。灾难发生时,霍顿还是二十六岁的学徒,因为经常对机械做一些毫无用处的改动而被视为差等生。如今的他已年近六十,有自己的团队和车间。
包括王室成员在内,那些没有定居的矮人,抱着复国的理想,一边寻找清理炎魔菇的方法,一边向东南前进。虽然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们穿过了乌尔帝国的广大疆域,来到准名朱斯峰山脚——艾贝尔山东北方支脉,其中布满古代王国的遗迹。矮人们惊奇地发现,传说中笼罩此地的诅咒和大量繁殖的冻土魔物不知何时已不见踪影。也许是先祖引导下的奇迹?于是,他们改建了废弃的地宫和绵延的山壁,建立了新的矮人王国:流浪王朝孔陶尔。与北地诸国不同,准名朱斯山几乎没有矿层,地形也不复杂,山前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所以传统的矿业生活很快就被苏尔维尔遗民抛弃。建国至今三十年,孔陶尔王国已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几乎在地面生活的矮人文明,以优良的高原畜牧产品闻名于世。
“……苏尔维尔人本就喜爱牧场生活,喜爱与其他种族交流。命运让我们痛失家园,但也给了我们新生的机会。”“银壁”·苏鲁维·欧尔莫尔,孔陶尔王国现任国王,在北陆万国会上的发言。
- 上一篇:: 1 那些归来的(一) | 漩涡
- 下一篇:1 卡露 | 古怪的家族
猜你喜欢
- 2025-03-31 3 【唐舞麟和小舞的轮奸改造地狱 】第一章 惊世魔王现身 | 斗罗大陆同人
- 2025-03-31 1 芭蕾舞女神的堕落 | 媚黑的舞蹈生
- 2025-03-31 1 【调教绝美人妻】成为宠物的邻家少妇 | 成为宠物的邻家少妇
- 2025-03-31 7 唐舞桐和小舞的轮奸改造地狱【第五章 最终的沦陷】 | 斗罗大陆同人
- 2025-02-21 3 批哩批哩 夏威夷篇 | 2233&狂阶玉藻前篇
- 2025-03-31 1 网红女王真真的调教 | 女王真真的调教
- 2025-03-31 明星 痴女 【一妓当茜】(痴女重口明星,不喜勿入)
- 2025-03-25 2 寄生膀胱的 【淡黄史莱姆】 | 杜兰德的《生物图鉴》
- 2025-03-05 Fate/GrandOrder 敗北 斯卡哈的痒痒粉地狱
- 2025-03-02 1 《惊钗曲》第一章:烟兰 | 惊钗曲
- 搜索
-
- 7905℃3 【唐舞麟和小舞的轮奸改造地狱 】第一章 惊世魔王现身 | 斗罗大陆同人
- 8403℃1 芭蕾舞女神的堕落 | 媚黑的舞蹈生
- 5192℃1 【调教绝美人妻】成为宠物的邻家少妇 | 成为宠物的邻家少妇
- 1572℃7 唐舞桐和小舞的轮奸改造地狱【第五章 最终的沦陷】 | 斗罗大陆同人
- 6552℃3 批哩批哩 夏威夷篇 | 2233&狂阶玉藻前篇
- 4321℃1 网红女王真真的调教 | 女王真真的调教
- 3191℃明星 痴女 【一妓当茜】(痴女重口明星,不喜勿入)
- 2811℃2 寄生膀胱的 【淡黄史莱姆】 | 杜兰德的《生物图鉴》
- 3661℃Fate/GrandOrder 敗北 斯卡哈的痒痒粉地狱
- 9691℃1 《惊钗曲》第一章:烟兰 | 惊钗曲
- 03-313 【唐舞麟和小舞的轮奸改造地狱 】第一章 惊世魔王现身 | 斗罗大陆同人
- 03-311 芭蕾舞女神的堕落 | 媚黑的舞蹈生
- 03-311 【调教绝美人妻】成为宠物的邻家少妇 | 成为宠物的邻家少妇
- 03-317 唐舞桐和小舞的轮奸改造地狱【第五章 最终的沦陷】 | 斗罗大陆同人
- 02-213 批哩批哩 夏威夷篇 | 2233&狂阶玉藻前篇
- 03-311 网红女王真真的调教 | 女王真真的调教
- 03-31明星 痴女 【一妓当茜】(痴女重口明星,不喜勿入)
- 03-252 寄生膀胱的 【淡黄史莱姆】 | 杜兰德的《生物图鉴》
- 03-05Fate/GrandOrder 敗北 斯卡哈的痒痒粉地狱
- 03-021 《惊钗曲》第一章:烟兰 | 惊钗曲
- 04-03 1 继母调教-PART1 | 继母调教
- 04-03 美少年 熟女 学着春梦的姿势在老师面前堕落射精的话就再也回不去了吧——美少年的榨精末路是壁尻衣柜吗? -
- 04-03 伪娘 足交榨精 羞耻射精调教过的小美人一定能通过潮吹考验吧~——勾引不成却被潮吹调教的白丝伪娘想要拿 -
- 04-03 1 有一个人前来养猫 | 魍语幻境长廊
- 04-03 1 只是想吃一点猫粮嘛,,, | 猫娘什么的,最喜欢了(*/ω\*)
- 04-03 1 监禁 | 药水店的客人们
- 04-03 9 聚日散月塔 | 猫娘什么的,最喜欢了(*/ω\*)
- 04-03 2 “这水果捞里怎么有西瓜啊,差评!” | 群主大人的秘❤密❤调❤教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墨白喵 (21)
- YHHHH (13)
- 小龙哥 (14)
- 不沐时雨 (43)
- 塔维尔.亚特.乌姆尔 (32)
- KIALA (20)
- 恩格里斯 (9)
- 琥珀宝盒(TTS89890) (26)
- 漆黑夜行者 (30)
- 不穿内裤的喵喵 (14)
- 花裤衩 (44)
- 逛大臣 (31)
- 银龙诺艾尔 (16)
- 超高校级的幸运 (11)
- F❤R(F心R) (27)
- enlisa (23)
- 蝶天希 (40)
- 空气人 (38)
- akarenn (50)
- 葫芦xxx (32)
- kkk2345 (48)
- 菲利克斯 (22)
- 永雏喵喵子 (44)
- 蒼井葵 (19)
- 闲读 (36)
- 似雲非雪 (12)
- 真田安房守昌幸 (14)
- 兴趣使然的瑟琴写手 (22)
- 爱吃肉的龙仆 (8)
- C小皮 (22)
- 咚咚噹 (48)
- 清明无蝶 (14)
- motaee (16)
- Dr.玲珑#无暇接稿 (27)
- 芊煌 (28)
- 竹子 (48)
- kof_boss (37)
- 触手君(接稿ing) (32)
- 迷失の御坂妹#接受约稿中 (49)
- 叁叁 (24)
- (九)笔下花office (44)
- 桥鸢 (44)
- AntimonyPD (8)
- 泡泡空 (33)
- 桐菲 (23)
- 露米雅 (11)
- hhkdesu (14)
- 清水杰 (8)
- 凉尾丶酒月 (45)
- 奈良良柴犬 (13)
- cocoLSP (50)
- 安生君 (17)
- hu (48)
- Mogician (37)
- 墨玉魂 (44)
- 正义的催眠 (32)
- 甜菜小毛驴 (50)
- 虎鲨阿奎尔AQUA (7)
- 我是小白 (42)
- 篱下活 (8)
- 风铃鸟 暂停接稿中 (27)
- HWJ (30)
- 旧日 (18)
- 一个大绅士 (31)
- 玄华奏章 (45)
- 御野由依 (24)
- 沙漏的爱 (37)
- Dr埃德加 (15)
- 月淋丶 (23)
- U酱 (42)
- 清风乱域(接稿中) (31)
- Ahsy (47)
- 質Shitsuten (16)
- 月华术士·青锋社 (40)
- RIN(鸽子限定版) (40)
- Jarrett (24)
- 坐花载月 (11)
- casterds (33)
- 少女處刑者 (39)
- Dove Wennie (37)
- 极光剑灵 (31)
- 原星夏Etoile (27)
- 时歌(开放约稿) (44)
- pathfinder#大业难成 (8)
- 神隐于世 (34)
- 夜艾 (48)
- 这个鸽子为什么这么大 (50)
- 云渐 (43)
- 摸鱼の子规枝上 (20)
- エイツ (8)
- 兰兰小魔王 (40)
- 上善 (32)
- 工口爱好者 (15)
- 可燃洋芋 (25)
- 愚生狐 (14)
- 风铃 (49)
- 一夏 (16)
- じょじゅ (37)
- 吞噬者虫潮 (42)
- 卡兹戴尔的说书人 (12)
- 枪手 (47)
- 斯兹卡 (8)
- 念凉 (36)
- 青茶 (12)
- 谢尔 (39)
- 焉火 (47)
- 时光——Saber (31)
- 一般路过所长 (11)
- 极致梦幻 (13)
- 呆毛呆毛呆 (9)
- 中心常务 (8)
- dragonye (23)
- 麦尔德 (50)
- 时光(暂不接稿) (39)
- 蓬莱山雪纸 (35)
- 后悔的神官 (34)
- Snow (29)
- 碧水妖君 (40)
- MetriKo_冰块 (36)
- 哈德曼的野望 (47)
- GODLeTTeRじゅんじょう (19)
- Rt (17)
- miracle-me (31)
- 我不叫封神 (25)
- 绅士稻草人 (35)
- ArgusCailloisty (20)
- 曾几何时的绅士 (43)
- ロータス・イーター (30)
- 月见 (16)
- 白露团月哲 (43)
- ZH-29 (13)
- 刹那雪 (37)
- 爱写小说的二亚姐姐 (50)
- 七喵 (23)
- DEER1216 (15)
- 白喵喵 (32)
- 狩猎者 (44)
- Naruko (36)
- 最纯洁的琥珀 (28)
- 天珑 (12)
- 污鴉,摸魚總大將 (13)
- 污鴉,摸魚總大將 (34)
- 盲果本果 (9)
- 叫我闪闪 (18)
- 冻住不洗澡 (12)
- 初吻给了奶嘴 (30)
- 诺诺 (18)
- 江云 (19)
- 牧月(暂不接稿) (7)
- 丝 莉莉大柑橘(接约稿) (34)
- 戊子雨 (31)
- 沧炎 (23)
- 我孙子川桑 (32)
- ruach (23)
- Jon Geist (40)
- liukaiyu (18)
- R72 (11)
- 鑫森焱淼垚 (19)
- 无辜build少年 (23)
- 猫猫祟祟 (18)
- 永夜者 (48)
- Treeee (19)
- 茉莉色冰淇淋 (47)
- ALICE(随机活动中) (25)
- 守夜人 (16)
- 963258741 (21)
- 我是希亚 (40)
- 星狼空无 (50)
- 因泽 (48)
- Succubus_颖儿 (12)
- いいえ雑魚とjujuzzzzz (24)
- 双面骗手 (39)
- TOPS (47)
- 咕咕咕的远古飞鳅 (32)
- 一不留绳 (38)
- 战死的女武神 (46)
- AllenPotter (24)
- 晓美焰 (32)
- 克图格亚改二 (22)
- 大唐的禅意 (11)
- TTP (24)
- Messiah1337 (35)
- S-ANA-S (37)
- 无名氏 (31)
- 咖啡 (25)
- wmy382858 (40)
- Azztek (12)
- 驴了个火 (46)
- 冷星 (23)
- 赫麦尤斯·莫拉 (22)
- yopool (40)
- 我即道 (22)
- 白茶 (18)
- 菜鸽酱(打赢一半复活赛) (47)
- 威铃 (15)
- 舰娘提督Z16 (37)
- 蛤蟆王子 (31)
- 路卡是我索狐哒~ (14)
- 燃冰冻炎 (23)
- 穴色棱镜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