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小说网p站小说-国外情色故事

网站重新改版,打开速度更快,所有小说都在

首页 >p站小说 / 正文

中文 小说 淡水鱼类图鉴

2025-02-15 13:46 p站小说 3320 ℃
[chapter:一]
我坐在美术馆楼下的咖啡厅里,靠窗,等人。这个时间点,昏暗的厅内几乎没有人类运动的迹象,充满了某种无机质意味。我低头,看着摊开的双手,想起一部关于猴子的纪录片。
除我之外仅有的客人是个女孩,二十岁左右,灰卫衣米色长裙坐在靠窗的亚麻色沙发椅上,翻着本相当厚的书。我猜该是事业编考试类的书。侧对她脸的白色ipad小声播放萨蒂的钢琴曲,大概是《干枯的胚胎》第三曲。
仿佛水族馆鱼缸的玻璃墙外,广场平展开去,昨夜大雨的积水倒映着不多的路人。正发呆,一家三口经过我面前。男人很年轻,高,驼背,穿深灰色运动衫,五官十分立体,让人想起19世纪末俄国小说里不走运的知识分子。女人穿灰色长风衣,推着浅蓝色罩子的婴儿车,小眼睛有些冷漠,眼圈暗沉沉的。
我看了看手表,分针停在大概是12的位置。我眯起眼睛,仔细辨别黑色的针尖,十几秒后,确认它实际上指在12和13之间,大约四分之三的地方。我喝了一口中杯纸容器里的咖啡,估算着剩余的量。对咖啡我没有研究,就像对酒一样。
我不是常出没于咖啡厅或酒吧的人。学生时代就如此,身边的同学也大都乐得埋头于自己的事务,没有喧哗,没有嬉笑,不看比赛,不玩游戏。每个人都极其友善,偶尔轻声细语地交谈,对私人时空的尊重和需求达到了洁癖的程度。我咽一口甜而苦的液体。如今想来,读书多年甚至没有像班级或宿舍聚餐这样的活动发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似乎从懂事起遇到的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亲人、恋人、朋友、同事……都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仿佛许多过着双面生活的怪人。当然,只是人以群分也说不定。不过,总之,现在我自己也成了这样的人。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记得谁这样讽刺过。然而,“精致”显然不得要领,“利己”更是虚无缥缈。类似这样的情趣不仅没有给我——或者说得大一点,我们——带来什么好处,甚至白白送走了许多旁人看来应该还不错的机会。如果说确实有什么好处的话,就是有大量时间独处,尽管独处时也并不会做“利用零碎时间抄捷径”那样的事,且大部分时间莫名其妙就消失了。
“粗糙的独处爱好者”,我想。其实谈不上爱好,也没有格外喜欢孤独,很多时候甚至觉得冷清得难受。看来人还是群居动物,到底。
不过,过去的日子就是如此、如此地度过了。
正想着,店门开了,走进一位体积庞大的男士,一瞥之间,让人想起早期讽刺漫画里的资本家。我仪式性地看了眼门口,像所有人不是很多的场合中,早先来客对后来人做的那样。
我意识到他就是我在等的人。

[chapter:二]
“哟,这地方怪清净的。”
鲤说着,熟练地坐在我对面,就像大学时候一样。对他这样高大的人而言,能有宽敞的沙发椅坐,简直要感恩戴德。他的外号来自小学时代班主任的玩笑:“趴在那里走神,像条鲤鱼似的。”
“美术馆怎么样?清闲吧?”他问。
“哪里,已经被教训了好几次,最近不敢太懒散。”
“拒绝懒散的意思就是换成在单位楼下的咖啡馆懒散。反正没有编制,也不必太用心吧。”
“不至于,下班时间嘛。你呢?”
“下周还得走,还得走哦。出差,出差。”
他伸了个长长的懒腰,看着窗外,好一会没出声。
“唉,跟你说,抱怨一下,不嫌烦?”他问。
“我喜欢听抱怨。”
“不急着走吗,不累?”
“不急,在哪里都是做一样的事。既然如此,坐在这里还是回家,区别不大。”
“羡慕你。还是一人吃饱?”
“嗯。”
“啧啧,那太好了,你这样的人多起来,社会兴许能快点完蛋。”
“也许。所以,你是很忙咯?”
“事情嘛,天天有,可笑的是,就算全部100%完成,也不会带来更好的生活。我现在当一架录音机,传话,谁爱负责谁负责去。如今每个人好像都忙得要死,做这个做那个,但社会不还是一天天坏下去,你说对吧?”
“我倒是没想太多。”
“那你怎么不结婚呢?之前谈的,也都分了吧?”
“不知道怎么,没有那种想法,顺利也罢,不顺利也罢,就是没法越过某个点似的。好像往量筒里注水,筒子在某个刻度上破了洞。水涨到那个点就落下去,永远也跨不过那个度。”
“这是因为,”鲤摆出大学时代那种愤世嫉俗的样子,“经济基础已不能支撑多数人满足爱情这类高层次需求咯。”
“爱情算高层次需求吗?”
“我觉得,算是吧,恋爱要承担许多责任不是?结为婚姻关系的话,又要考虑生活问题:工作啦,住处啦,存款啦,养老啦……啊啊,但现在连别人规定的义务都应付不完,哪里还有做有用的事的空。嗯?”
“你倒是想得很远。工作还是很有用的,我想,多多少少,至少眼下还在发钱。”
“嗯,说得对,工作确实还是有用的。嘿,什么都不想啊,你倒是。所以嘛,学校的时候,就觉得你适合信个什么宗教,总有点格格不入的意思。”
“没有你严重。”
我想,这次见面之后,还是抽时间回学校看看。

[chapter:三]
鲤酷爱电影,曾经。他的传奇来自大学第一个整年。那年的三月到十一月,鲤闷在宿舍里,把能找到盗版资源的电影看了个遍。一开始是top100之类的,后来是极小众的电影,接着是地下电影,最后是纪实类电影。
总之,第四学期开始时,他已经有了一套相当系统的属于爱好者的电影理论。相比之下,专业多少与电影沾边的我,却不怎么爱看电影。这点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视频什么的也很少看。
“闷头做科研吗?”我问。
“看电影来着。”
“有意思?”
“没意思,现在感觉。”
“怎么?”
“‘一种生活方式死掉了’,差不多。”
“意思是不再看了?”
“看是看,普通地看,以后。”
“普通地看……有点电影终结论的意味啊,你。”
“轰轰烈烈,似乎有什么发生,又什么都没发生,像世界的70年代。”
暑假开始前,鲤写了一篇学术价值存疑的文章,发在不大不小的学报上,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接到用稿通知的那天傍晚,我们坐在音乐学院的钢琴上聊天。其实是坐在学院花园的钢琴雕塑上。旁边,停着一辆橘色兰博基尼,第一学期他喝醉的时候险些划坏的那辆。他也因此被记了过。
花园十分冷清,大概是因为正在晚饭时间。除了我们,只有坐在喷泉池畔的一对情侣,以及一位在很远处的长凳边背书的男生。
时近毕业季,槐树上挂满了小灯。天不是很黑,但灯已经亮了。
“你说,世界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吗?”他问。
“也许是。不过,像彩灯那样乱糟糟地缠着,也说不定。偶尔这里亮了,偶尔那里不亮了,都是有的。”
“螺旋上升啊,唉,不如天旋、地转。”鲤说着,用右手食指在空中画了个圈。
“著名哲学家白格尔,如是说。”
“花格尔比较好。”
“哦,花格尔。”
“什么都是花的,比较好些,嗯?”
“也许,没想过。”
“一会喝点什么呢?”
“虚无。”
“虚无好啊,什么味的?”
“薄荷。”
“是了,虚无就该是薄荷味的。”他沉思片刻,说。
夕阳在教学楼后放射着余光,像被铁片遮住的白炽灯。地面已经漆黑,高层写字楼的玻璃外壳兀自闪闪发光,一如正午。
“欸,去你家可以吗?去现在不住的,只有个冰柜和酒的那个。外面太乱。”
“一瓶龙舌兰,很久以前,还是凑单买的。”
“呸,啤酒管够?”
“走市价。”
“呵,私酒贩子。”
二十分钟后,我们悄悄翻过焊死的栏杆,沿着学校北面的主干道向老区的方向步行。五月的夜晚已经热起来,路灯把临街建筑映成焦黄的颜色。商店街锁着门,人迹罕至,让人无端地想起戈因画中的橡树。公交车从一天的起始处慢慢开来,即将消失在一天的终点。走出校园附近,郁热的气息扑鼻而至,带着二十年前的雨夜的味道。
我想,世界就是这样连接在一起的,在寂静里。

[chapter:四]
那天我们并没喝到市场价的啤酒。其实我们都知道,是绝对喝不到的。
我们走过了老区,心照不宣地继续走下去。路上,有几个同校的人加入进来。我们像失散在火星的宇航员,彼此偶遇,默然汇在一起。走过空旷的十字路口时,我注意到我们的影子。路灯下,影子看起来格外明晰、坚硬,仿佛地球在月亮上留下的黑暗。
就这样,我们沿着主干道走了两个区,期间几乎没人说话。偶尔遇见焊着绿铁板的地方,就走过去,观赏上面贴着的字纸和混乱的涂鸦。有几个人拍照留念。我记着一张纸上印着也许是《死亡笔记》的漫画的封面。
“我记得,看见你了,你也在操场上。想不到你也是那样的人。”鲤摇晃着冰咖啡,说。
“其实没想太多东西。那时候只觉得,那么做是正确的。”
“现在不觉得了?”
“回想起来,还是那么觉得。”
“哦……”
“嗯。”
“这些年啊,真像梦一样,不是?有时候,我都不知道是梦还是现实。”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哪有的事,是‘卡里加里硕士的小屋’。”
“你看,那时候卷进离奇的事就要求博士文凭了吧。”
“现在不也一样?”
“不至于。只是,我想,世界总以我们很难理解的方式出现。”我捏起一枚酸味糖豆,扔进自己的咖啡里。
我感到我的声音和咖啡的气味一起,被他吸进肺叶,接着吐出,螺旋、上升。
片刻后,他喝了口冰美式,说:
“坏事确实是博士来做比较好。”

小说相关章节:S-ANA-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